本篇文章981字,读完约2分钟
长沙新闻网北京6月25日电(记者王艳红)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者日前在英国《自然光子学》杂志上发表了论文,他们开发了用激光矫正视力的新方法,可以无创伤地处理近视、远视、散光等各种问题,传统手段
“如果通过临床验证,这项新技术有望取代现有的激光矫正视力手术。 ”。 论文第一作者,哥伦比亚大学中国留学生王超在接受长沙新闻网记者采访时说。
全球近视患者人数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25亿人。 以前戴眼镜,近年来,很多激光视力矫正手术都是用激光“切削”眼前的圆顶状透明薄片角膜,改变瞳孔区域角膜的弯曲程度来调整折射性能。
王超指出,无论激光视力矫正多么微创,那毕竟是侵入型外科手术,副作用和限制录用人的问题是显而易见的。
根据近年的报告,接受手术的患者大多有眼睛干燥、眩光、重影、夜间视力下降等一定程度的后遗症。
激光专家西尼沙武凯利奇教授领导的新研究中,扮演第一个角色的是飞秒激光。 飞秒级(几千亿分之一秒)极短的激光脉冲,瞬时功率非常高,可以直接使物质气化。 由于持续时间极短,产生的热量无法扩散,对象区域以外的材料不会发热或烫伤。 这些优势使飞秒激光作为超细锋利的“刀”发挥作用,广泛应用于工业和医学行业,目前最先进的激光视力矫正手术是用飞秒激光加工角膜。
与以往技术不同,新研究不是将飞秒激光用作“刀”,而是作为刺激手段促使角膜自身变形。 王超说,飞秒激光的强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不会切削和烧伤角膜组织。 在特定条件下,飞秒激光与角膜接触会发生一系列的光化学反应,角膜内部的水等分子电离,产生低密度等离子体,生成含氧的自由基。 这些自由基与角膜的胶原纤维反应,产生奇怪的交联作用,改变角膜的形状。
王超说,近年来,有很多角膜胶原蛋白的“交联”研究,有些成果用于角膜强化和角膜畸形的治疗,但都使用了紫外线和光敏剂。 这种做法不仅对屈光矫正效果差,而且导致大量细胞死亡,难以恢复。
王超说,利用飞秒激光产生光化学作用,不需要光敏剂,不切削雕刻角膜,不对组织和细胞造成损伤,是真正的无创伤技术。 “与现有手术相比,新技术不仅安全性高,还可以省略角膜解决的步骤,实现更正确的矫正,价格也低。 ”。
根据猪眼和兔眼进行的体外实验和生物实验,新技术比较有效地改变了角膜屈光性能,显示了较高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新技术现在由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判断,预计今年年底开展临床试验。
标题:“科普:新型激光技术怎么安全矫正近视”
地址:http://www.chengxinlibo.com/csxw/242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