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89字,读完约3分钟

唐一华每天早起,喂草料,打扫谷仓,驱赶蚊蝇,像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照顾20多头牛。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闫开云照片

早上6点,来自浏阳市大姚镇傈僳族村的唐一华开着三轮车去集镇的豆腐作坊拖豆渣。回家再割草,掰碎用豆渣搅拌开始喂。当20多个牛一在谷仓里看到他时,他迫不及待地叫出了“克里斯提尼”。

[本地]贫困户成养殖大户 日子越过越“牛”

“中秋前已经卖了9头牛,今年净收入应该超过10万。”他一整天都很忙,但老唐感觉日子还在继续,他一点也不觉得累。

唐一华,54岁,以前靠卖菜从一个村子到另一个村子谋生。他父亲中风,妻子残疾,两个孩子在读书。他的生活很紧张。2000年,唐家被列为贫困家庭。

村里有个封闭的小煤矿,占地60亩。矿上一个股东在这里开了个牛场,请了唐一华帮忙,月薪2000。2000年,老板想把牛场转让给唐一华,答应前两年免费出租。

[本地]贫困户成养殖大户 日子越过越“牛”

唐一华有意接手,但库存牛和饲养设施费用120万。他能在哪里得到它?想了想,他找了一个养牛的朋友帮忙,因为他平时很会帮这些朋友“挑牛”,大家都相信他。另外,知道他很努力,但是家里人生病了,十几个人最后替他收了20万。

[本地]贫困户成养殖大户 日子越过越“牛”

一只澳洲大牛成了唐一华的生命。他每天早起,喂草料,打扫谷仓,驱赶蚊蝇,像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保护自己的“心上人”。

一头牛能轻松赚到一万多,于是唐一华去隔壁江西上里拜了一位老兽医当老师。老人已经80多岁了。他不想再出去了,但最后还是被唐一华的真诚打动了。他一年带着这个穷学生去现场指导几次。

[本地]贫困户成养殖大户 日子越过越“牛”

为了实现绿色生态养殖,唐一华在农场的斜坡上种植了16亩皇竹草。这种饲草可以长到3米多高,一年可以割三四次。它是一种高产优质的牧草。“一天切六七百斤,然后买十几袋豆渣来拌。牛特别爱吃。”唐一华说,每天的喂食价格只有几十元。

[本地]贫困户成养殖大户 日子越过越“牛”

公牛被养肥并出售,而母牛留下来繁殖小牛。几年后,谷仓里的存货稳定在30左右。

这些牛也影响着村里扶贫队的心。浏阳市委网络信息办干部、李四村第一书记马每月都来农场考察,并帮助他加入镇上的专业农业合作社,分享市场和销售的消息。近年来,唐一华每年都收到一两千元的产业奖励资金。在教育和医疗保健方面,他们也享受政策援助。

[本地]贫困户成养殖大户 日子越过越“牛”

通过养牛,唐一华不仅摆脱了贫困,而且变得越来越“牛”。“去年卖了18头牛,净收入七八万。今年行情好一些,估计能超过10万。”他高兴地说,女儿现在已经结婚了,儿子今年中等职业学校毕业,在长沙打工也能挣钱。

[本地]贫困户成养殖大户 日子越过越“牛”

“只要你努力,努力,就不难脱贫致富。”大姚镇负责人说,唐一华是镇上自力更生、自强不息的典型。据了解,大姚镇有742户贫困户,2351人。通过工业扶贫和就业扶贫,725户2322人脱贫,其余17户29人平均为社会户,今年可以如期脱贫。

标题:[本地]贫困户成养殖大户 日子越过越“牛”

地址:http://www.chengxinlibo.com/csxw/180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