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940字,读完约10分钟

岳麓山大学科技城立志打造中国最美的大学城、科技领军城市、一流创业城市,进入内涵建设新阶段。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邹林社

岳麓书院不仅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传世的文化教育基地,也是湖湘文化的源头之一。长沙晚报记者周照片

《爱夜亭》是中国亭台楼阁的经典之作,也是我们的祖先寻找革命真理的历史见证。照片由岳麓区文芳阁中心提供

“我目睹了这个国家从贫穷走向繁荣。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今天的中国。感谢组织给了我这个非常有意义的生日。”今年7月1日前,岳麓区梅溪湖街润龙小区为21位同志举行了一次非同寻常的“政治生日”,聚会年龄为“石丰”。陈正秋,61岁的老党员,畅谈入党以来的感受和经历,现场掌声经久不息。

[本地]岳麓区:党建“绣花针” 织就“最后一米”的幸福

润龙社区这次集体“政治生日”,是岳麓区率先为全区“石丰”党员庆祝“政治生日”的缩影,也是本区不断创新基层党建工作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岳麓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扎实推进基层党建各项任务的全面落实,着力打造强支部、强团队、创新实践,全面推进党建工作,以“绣工”引领社区。治理和“美丽走廊”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等重点项目,为“知识岳麓、创新岳麓、面向基层”的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本地]岳麓区:党建“绣花针” 织就“最后一米”的幸福

关注群众对社区治理、多党联系和多元治理的需求

白鹭府社区,位于阳湖街,是近几年新成立的社区,常住和流动人口2.5万人。随着新装修居民入住,各种新问题新矛盾层出不穷,群体投诉不断。

“小区围墙要修”“绿化带要升级”“小区内要设置垃圾桶,出入口车辆的大门系统要优化”“小区拟成立行业委员会”……今年9月22日,白鹿府小区“好邻里,同心,说向前”一期方桌讨论活动举行。党员带头。街道、社区、物业、居民、电网领导、志愿者围坐在桌旁,在同一个房间里“咨询”问题,并“上前”处理居民的后顾之忧。

[本地]岳麓区:党建“绣花针” 织就“最后一米”的幸福

“面对面交谈消除了相互推搡的需要。这个方法很好。”居民张表示,大家反映的问题和现场提出的意见和建议都在现场得到了解决,社区也帮助指导如何提前成立业主委员会筹备组,让居民成为社区治理的实施者、决策者和监督者。

[本地]岳麓区:党建“绣花针” 织就“最后一米”的幸福

邻里之间的纠纷和小矛盾,谁来处理,怎么处理?有哪些居民热心的建议和可靠的意见?如何实施?

岳麓区建成了218个以居住社区为治理单位的标准化社区党支部,每年投入500万元建设社区服务站,使社区党支部成为社区的“公共客厅”,成为居民的“温暖家园”,开辟了社会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填补了服务群众阵地的“最后一米”。

[本地]岳麓区:党建“绣花针” 织就“最后一米”的幸福

中海梅溪湖一号,居民选举群众信得过、有能力服务、有能力管理的退休教师党员赵颖为党支部书记,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引诱各种力量以事聚人、成事。除了每天在家参加学习、文艺、手工艺、科普等活动外,从今年开始,通过每月28日举行的“红星会”,已经处理了30多个居民关心的问题。景秀江山社区搭建了“三方论坛”平台,形成了以基层党组织为主导、行业委员会、物业等多方参与的治理机制。业主物业费贡献率从46%提高到95%,物业管理满意度从20%提高到现在的85%。

[本地]岳麓区:党建“绣花针” 织就“最后一米”的幸福

聚焦“美丽走廊”,基层党建对温度更敏感更有效

明亮的沥青路面,美观整洁的走廊,翻新的墙面,三五成群的居民谈笑风生……走进岳麓区林峰社区,随处可见焕然一新的面貌,不容易让人想起一年前的混乱景象。

[本地]岳麓区:党建“绣花针” 织就“最后一米”的幸福

林峰社区建于20世纪80年代,是一个没有门禁、电梯和物业企业的“三无”社区。走廊环境脏乱不堪,牛皮癣满天飞,生活垃圾随意堆放在地上,网线电线像“绕组孔”一样杂乱无章,电动车“飞线”充电现象普遍存在,走廊被占为私人“杂物间”,居民形同陌路,邻里矛盾像“火药筒”一样爆发。

[本地]岳麓区:党建“绣花针” 织就“最后一米”的幸福

岳麓区有6000多条旧住宅走廊,影响了10多万居民的幸福感。为了应对这一困境,2019年以来,该区开始建设“美丽走廊”,数百条旧住宅单元走廊,并通过“一芯三微家庭”模式,社区党支部领导、党员和群众参与其中。在居民单位的帮助下,基层治理的新模式使走出去、回家的“最后100米”成为一种高价值、诗意、温馨的景观

[本地]岳麓区:党建“绣花针” 织就“最后一米”的幸福

如何打造「美丽走廊」?岳麓区积极探索“一核三微家庭”模式,即以建(廊)党群为核心,以“微设计”、“微改造”推进“微自治”,确保“群体性事件多组织群众讨论,人人性事件多动员大家参与”。通过掌握建筑居民的自主权和走廊环境的变化,广大党员可以感受到党组织在他们家门口的温暖。

[本地]岳麓区:党建“绣花针” 织就“最后一米”的幸福

通过“美丽走廊”建设,社区涌现出一批由党员、优秀走廊领导、领导带领的志愿服务团队,探索形成了“美丽基金”众筹、走廊“居委会”、“小走廊领导”的经验和方法,促进了邻里“亲情”。

[本地]岳麓区:党建“绣花针” 织就“最后一米”的幸福

党建在家发力,幸福在家升级。数据显示,从围绕百姓的“重点”入手,岳麓区已建成291条“美丽走廊”,预计今年将建成516条“美丽走廊”。

关注资源整合、区域党建、共建、治理、共享、共赢

年,4个成员单位和13个联合项目;2019年,15家成员单位,48个联合建设项目;2006年,会员单位19家,共建项目75个——短短3年时间,岳麓区天顶街星湖社区党建“微信朋友圈”通过区域性党建联合平台实现了“三跳”。

[本地]岳麓区:党建“绣花针” 织就“最后一米”的幸福

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区域党建成为近年来岳麓区的热门话题。

通过在区、街、社区三级全面实施区域党建联席会议机制,年,岳麓区区域党建联席会议16个成员单位双向共申报120个共建项目,将“六大特色项目”升级为“十大特色项目”,新增产业快速发展、露天党课、社会实践、环保推进等项目。“名师名医”进社区,金融服务进公司,大学生进

[本地]岳麓区:党建“绣花针” 织就“最后一米”的幸福

比如在“美丽走廊”建设中,学校、银行、医院等区域性党员。要么为社区做贡献,要么为居民服务。在共建与治理、共享与共赢的过程中,居民的幸福感和收益感得到提升。

[本地]岳麓区:党建“绣花针” 织就“最后一米”的幸福

岳麓区还成立了科技、卫生、教育三个特色(专业)分支机构,推进区域党建合作的精细化、专业化、常态化。在今年的疫情防控期间,驻地单位主动参与所在街道和社区的疫情防控工作,积极捐款捐物,成立志愿者小组参与体温测量和防疫宣传工作,保障了群众的安全,增加了居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本地]岳麓区:党建“绣花针” 织就“最后一米”的幸福

继承故事

龙冰:23年的“流动”思想政治课,在学生心中埋下了红色的“火”

9月17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湖南大学岳麓学院,就加强和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实践,继承和弘扬优秀历史文化进行调研。

在习近平总书记的调查过程中,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全国模范教师龙冰带着20多名学生到岳麓书院上思想政治课。“总书记问我们,你们在哪个班?我回答,思想政治课,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回想起那天的情形,龙冰还是很激动。

[本地]岳麓区:党建“绣花针” 织就“最后一米”的幸福

自1997年以来,龙冰一直采用“移动课堂”的方法开展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岳麓书院不仅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传世的文化教育基地,也是湖湘文化的源头之一。他将思想政治课与社会课统一起来,创新开设了流动思想政治课,并把学生带到岳麓书院进行现场授课,让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教学方式有更深的体会和感受。

[本地]岳麓区:党建“绣花针” 织就“最后一米”的幸福

除了岳麓书院,自卑馆,慈云归雕塑,中国超级计算机之父,湖南大学图书馆旧址,爱湾馆,奥运火炬传递长沙站起点,九战区战时指挥部旧址,新民学会旧址等。,都是龙兵思想政治课的平台。

[本地]岳麓区:党建“绣花针” 织就“最后一米”的幸福

“落后就要挨打。这些石柱是最好的提醒。我们绝不能忘记我们肩负的责任。”在图书馆,龙冰一定会让学生摸摸日本侵略者在花岗岩门柱上留下的弹孔。“修身齐家治国,立心为天下,立命为民,续学圣人,开太平万世。”在岳麓书院,他会带领学生在书院的讲堂里一字一句地读对联,分析中华优秀之前流传下来的文化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

[本地]岳麓区:党建“绣花针” 织就“最后一米”的幸福

龙冰23年来反复讲授“移动”思想政治课,在许多学生心中埋下了红色的“火种”,学生们也把这种火花带到了祖国的每一个角落。

今年新冠肺炎肺炎疫情期间,湖南大学本科生刘一含与其他高校8位合作伙伴共同启动大学生“一桌计划”公益项目,志愿开展网上学习辅导活动,为全国500多个家庭的中小学生提供网上辅导。团队累计志愿服务时间超过3万小时。

[本地]岳麓区:党建“绣花针” 织就“最后一米”的幸福

研究生黄受到了“移动”思想政治课的启发。毕业后,他毅然带着选调生扎根隆回县,投身扶贫事业。毕业后,龙冰资助的藏族学生萨姆选择在西藏山南区洛扎县拉岗镇工作,扎根基层奉献青春。

[本地]岳麓区:党建“绣花针” 织就“最后一米”的幸福

新民小学:小叙述者为游客宣讲红色故事

岳麓区是红色文化区。青少年扣上人生第一个扣子,从学习和继承革命先辈的红色故事和红色精神开始。

2006年7月14日,第一批16名红色志愿者讲师在新民学会旧址正式上岗,该旧址距离新民小学只有一条路。在上岗前,他们不仅学习了新民精神理论,还来到新民学会旧址实地学习。小讲师利用周末、寒暑假走进新民学会旧址,为近6000名中外游客讲解200多批。

[本地]岳麓区:党建“绣花针” 织就“最后一米”的幸福

此后,每年6月,“走进新民学会传承红色精神”——“小口译”志愿者活动如期启动。经过海选、复试、考核、培训,一批又一批的孩子成了新民精神的小传者和传播者。

[本地]岳麓区:党建“绣花针” 织就“最后一米”的幸福

新民小学为了将新民红色文化的内涵融入孩子的生活和学习实践,以少先队活动课、道德与法治课、品德与社会课、综合实践活动课、中队主题班会、国旗下演讲等长短班为契机,带领孩子感悟先辈精神。《新民小主播》每天播报报纸,歌颂新民好人,讲述新民美的故事,传达新民的真实心声;“新民时事论坛”每周课前都会举办时事主播,交流观点,让孩子在观念的碰撞中更加关注社会。

[本地]岳麓区:党建“绣花针” 织就“最后一米”的幸福

这种“红色教室”不仅在校园里流动,而且在岳麓区的每个角落都有。此后,岳麓区整合岳麓山、橘子洲、新民学会旧址等红色资源,围绕党员群众打造“红色流动课堂”,形成了红色经典游、辛亥名人纪念游、抗日战争纪念游三条红色精品红色宣讲路线。并开发了《从毛泽东诗词中寻找最初的心》、《毛泽东的红色足迹》等一批红色精品课程,成立了以高校师生和“五老”成员为主的百余人先锋讲堂组,专兼职相结合,在游客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宣扬红色文化,让游客无论身在何处,红色宣讲都将覆盖其中。

标题:[本地]岳麓区:党建“绣花针” 织就“最后一米”的幸福

地址:http://www.chengxinlibo.com/csxw/180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