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195字,读完约5分钟

截至第二季度末,仅基金子公司产品的相互投资规模就达到约6151亿元。据记者了解,相互投资规模最大的基金子公司大多是银行机构,其中民生银行、平安大华等基金子公司的一些资产管理计划都涉及相互投资活动。

监管层警示四大资金池乱象 6000亿产品互投隐现风险

资金池问题仍然是困扰资产管理业务合规性的老大难问题。

自中国证监会颁布新的八条底线(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股权管理业务经营管理暂行规定)以来,资产管理机构不得不清理非法资金池业务。

据《21世纪经济报道》独家报道,在几天前举行的内部培训中,监管机构传达并警告了当前资产管理业务的现金池。监管部门认为,部分资产管理产品涉嫌基金池模式的问题需要业界关注,其表现形式包括产品相互投资、先募后投、风险与收益不对称四类问题。

监管层警示四大资金池乱象 6000亿产品互投隐现风险

有业内人士指出,资产管理计划的套期保值和相互投资是部分机构以往资金池模式运作中的一个环节,新八条底线实施后,相应机构也面临一定的清理压力和困难。

监管层警示四大资金池乱象 6000亿产品互投隐现风险

另一方面,一些资产管理公司认为,短期内很难清理出大量资本和资产方错配的资产管理类股,因此可以考虑通过私募fof等方式,由渠道能力较强的资产管理机构来承接和整顿资产。然而,目前基金子公司面临净资本约束,其规模受到上限的限制,这也给这种清理思路带来了挑战。

监管层警示四大资金池乱象 6000亿产品互投隐现风险

6000亿“产品相互投资”

《21世纪经济报道》独家获悉,监管机构在内部培训会议上披露,一些基金池产品在本期的主要表现之一是产品的相互投资。在这种模式下,基金池背后的资产管理计划存在短期筹资和长期投资的问题,以及期限不匹配的问题。

监管层警示四大资金池乱象 6000亿产品互投隐现风险

事实上,产品的相互投资已经成为隐藏潜在资产风险的主流方式之一。即使在今年上半年,当“八条底线”的预期相对清晰时,资产管理产品的相互投资仍在恶化。

监管层警示四大资金池乱象 6000亿产品互投隐现风险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权威渠道获得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第二季度末,仅基金子公司渠道产品的相互投资规模就达到约6151亿元,比上季度增长29%。

监管层警示四大资金池乱象 6000亿产品互投隐现风险

其中,相互投资排名前五的基金子公司占相互投资总规模的65%。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报道,相互投资规模最大的基金子公司大多是银行机构,其中民生银行、平安大华等基金子公司的一些资产管理计划涉及相互投资活动。

监管层警示四大资金池乱象 6000亿产品互投隐现风险

“第二季度相互投资规模的增加是由于一些股东对上市和错配的强烈需求。另一方面,一些机构希望得到更严格的监管,因此它们急于扩大规模。”"但在(新的)八条底线之后,这种现象将得到遏制."

监管层警示四大资金池乱象 6000亿产品互投隐现风险

分析师指出,产品的相互投资模式依赖于机构、其股东和关联方的渠道招募优势,因此银行基金子公司在这类业务中更具进取性。

前述基金子公司的负责人表示:“这是由渠道和定价能力决定的,因为只有渠道和筹资能力强,才有足够的实力做定价管理和流动性风险管理。”“虽然这种业务流程的资金池行为被认为是非法的,但这种模式需要具备一定的技术含量和资源优势。”

监管层警示四大资金池乱象 6000亿产品互投隐现风险

事实上,一些拥有现金池业务的银行基金子公司已经受到监管机构的处罚。7月15日,民生银行被基金行业协会提前下发了《纪律处分通知书》,表明发现X系列、Y系列和z-1资产管理计划涉及非法资金池业务,总资本规模超过1600亿元。

监管层警示四大资金池乱象 6000亿产品互投隐现风险

清洗的困难仍然存在

据《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除了期限错配外,资产管理产品的资金池和共同投资模式还存在“先筹资后确定目标,资金和资产不能一一对应”、“预期收益率和目标收益单独定价,风险和收益不匹配”等问题。

监管层警示四大资金池乱象 6000亿产品互投隐现风险

“一些银行机构拥有强大的银行柜台和私人银行渠道,能够以较低的成本筹集资金。然而,在资产方面,收入曲线相对稳定,因此一些银行子公司有使用基金池的动机。赚取风险息差。”9月7日,邓卓投资董事姚剑锋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表示,基金池模式的特点是不同产品之间的转移定价,加权资产和基金之间的差额收入作为管理费收入计算。

监管层警示四大资金池乱象 6000亿产品互投隐现风险

“这种模式在本质上类似于银行财务管理,但这种方法是通过产品的相互投资和不匹配的期限来完成的。但是,从合规角度看,这种结构显然涉嫌关联交易,不可能实现资金与资产的一一对应。”姚剑锋说:“这也是银行(金)子(公司)做得更多的原因。”

监管层警示四大资金池乱象 6000亿产品互投隐现风险

除上述三项表现外,“在基础资产存在风险时,与其他计划对接,提供流动性支持,不向投资者披露”也是监管机构总结的基金池问题之一。

“在不同产品和统一管理的情况下,一旦项目有风险,就可以通过其他产品弥补损失。只要长期收益率大于坏账率,这种模式就可以运作,”前述基金子公司负责人表示。但一旦遭遇经济周期,坏账增加,基金池模型很容易暴露于流动性风险。"

监管层警示四大资金池乱象 6000亿产品互投隐现风险

如今,大型基金池产品面临着巨大的清理困难。一些分析师认为,资产管理机构可以考虑发行fof,作为该基金的一个子公司,来承接一些需要清理的项目。

监管层警示四大资金池乱象 6000亿产品互投隐现风险

“一些拥有强大渠道能力的机构在资金池方面存在许多问题。事实上,他们可以考虑通过设立特别账户来承接这些项目。”“以前的基金池的问题是,大部分对接都是非标准的,而fof可以被视为一个兼容的‘基金池式’模式。大部分基金分配流动性资产,而少量基金用于承接、清理和转移基金池资产。”

监管层警示四大资金池乱象 6000亿产品互投隐现风险

但上述基金子公司负责人认为,基金子公司净资本控制实施后,包括fof在内的专项账户规模难以扩大,通过fof开展非标准业务存在较大的合规风险。

“就目前行业的净资本而言,如果没有大规模的资本增加,基地的规模只会缩小,而fof只是一个概念。使用此类产品来承担它只能缓解流动性风险,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提供流动性覆盖的问题。基础资产和到期不匹配的合规问题。”前述基金子公司负责人认为。

标题:监管层警示四大资金池乱象 6000亿产品互投隐现风险

地址:http://www.chengxinlibo.com/csxw/135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