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62字,读完约3分钟
最近,许多知名企业面对市场上公司新闻的突然传播,不是仔细检查和仔细回应,而是习惯性地否认。出乎意料的是,往往在几个小时后,情节被颠倒了。这种“打脸”现象时有发生,极大地损害了企业和整个市场的信誉。公众将来如何面对企业的“澄清”?
8月4日下午13点10分左右,媒体报道恒大收购了万科2%的股份。消息一出来,万科的股价就大幅上涨。14时10分左右,恒大回应称没有购买万科股份,这是一个虚假消息。收盘后,恒大撤回了此前否认购买股票的声明,并表示正准备发布正式回应公告。同一天晚上,恒大通过万科宣布,截至2016年8月4日,中国恒大通过其子公司在市场上收购了5.1687亿万科a(000002,买入)股份,约占公司已发行股本总额的4.68%,总对价为91.1亿元人民币。
恒大本可以更谨慎地回应媒体的询问。然而,当它最初选择作出否定的回应时,它被怀疑违反了信息披露的要求——真实、准确和全面,这也可能误导投资者,导致他们作出他们不应该作出的投资决定。
据坊间分析,恒大几次改变口径都有其自身的困难。由于消息突然传出,万科的股价发生了变化,打乱了恒大的交易计划,成本突然增加。如果你先否认,你就能给自己赢得喘息的机会。这一猜测仍有待证实。但无论如何,规则就是规则,不能靠自己的努力来违反。更重要的是,当你安全的时候,其他投资者的权益也会受到损害。因此,深圳证券交易所于4日晚要求万科解释是否存在对恒大持股信息的私下披露,并要求万科与恒大核实恒大相关人员是否直接或间接向市场发布了“否认收购万科”的虚假陈述。
2013年,中国证监会明确规定,信息披露义务人不得在指定媒体之前在公司网站及其他媒体上发布信息,不得以新闻发布或回答记者提问等形式替代报告和公告义务。
事实上,企业经常否认这一点并不罕见。在2013年著名的“光大乌龙手指事件”中,光大证券秘书长梅剑(601788,BUY)向媒体否认了“光大证券自营卖出乌龙手指70亿元”的市场传言,误导信息于12: 47发布,并被各大门户网站转载。同一天14: 22,光大证券宣布“当天上午公司战略投资部自营业务使用独立套利系统出现问题。”在此期间,信息的波折反复出现,对整个市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随后,中国证监会责令梅剑改正,并处以20万元人民币的罚款。一些受到误导信息损害的投资者对光大证券提起诉讼。
滴滴出行和优步最近的并购也是如此。8月1日下午,滴滴出行正式宣布与优步全球达成战略协议,滴滴出行将收购优步中国的所有品牌、业务、数据和其他资产,在中国大陆运营。交易完成后,滴滴出行和优步全球将相互持股,成为对方的小股东。
尽管此次合并的消息一直在流传,而且在8月1日上午有相当确凿的证据(优步首席执行官在博客中证实了这一点),滴滴始终否认这一点。请注意,这不是保持沉默,或说“不评论”,而是否认它。
诚然,企业“习惯性否认”的做法是可以理解的:企业往往不需要事先传播的信息。如果承认了,可能会给下一步的工作造成被动局面,所以最好先否认。毕竟,受损的声誉是可以修复的,但受损的利益却难以挽回。
然而,在信息快速流动的今天,企业在执行重要事务时,有必要做更多的沙盘推演和准备几套应急预案,而不是在面对整个市场的询问时简单地予以否认。这不仅损害了企业形象,也使人们怀疑整个市场的完整性。
标题:从滴滴到恒大 知名企业动辄搞信息“乌龙”为哪般?
地址:http://www.chengxinlibo.com/csxw/127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