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7081字,读完约18分钟
在中国5000年的历史中,有一个非常特别的人。他的前半生是在政治中度过的,帮助一个垂死的国家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当他的政治生涯达到顶峰时,他在合适的时候退休了,转而走上了商业道路。在19年的生意中,他三次发财,他的财富太多了。当国家处于危险之中,人民流离失所时,他倾其所有,救济人民。后来,他被世人视为财神。
此人是中国最早的商业科学家和经济学家,也是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被称为范蠡,一代商业圣人。不幸的是,对于这样一个神童来说,他是一个官员,也就是说,他可以很快做生意,但历史上没有太多的描述。
虽然范蠡生活在一个2000多年前的时代,社会环境、经济环境甚至价值取向都不同于今天的社会,但他的许多特点和精辟独到的见解值得今天的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学习。让我们一起走近范蠡,了解一代商业精英的传奇人生,以及他们走在路上、超越技术的商业哲学。
美德是力量的基础
范蠡出生于公元前536年,在楚国的畹町有三个家庭。他年轻的时候,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然而,范蠡从小就喜欢阅读,并在十几岁时学会了致富。更难得的是他渊博的知识,更难得的是他独特的思维,能迅速看清事物的本质,做到心满意足,从容应对。
范蠡年轻时,在他周围的人看来,他是个疯子。因为范蠡经常与公众有不同的观点,他有时说话令人惊讶,让人目瞪口呆。因此,接触过他的人都说他疯了。事实上,他有时不屑与人交谈,更经常的是,他准确地抓住了问题的本质,思考得比别人能理解的更深刻、更透彻。无论是在商界还是政界,快速理解事物本质、准确果断地做出决策的能力都非常重要,这也是成功领导者必备的素质之一。
范蠡在20岁时遇到了文学流派,两人一拍即合,并同意建立一个成功的事业和做大事。范蠡和文仲都是楚国人,但当时楚国已经是天下霸主,君主傲慢,皇族和贵族专制,政治混乱,所以范蠡和文仲投奔越国做官。初到岳,和他的文学创作并没有得到的重用。不久,实力较弱的被吴打败,勾践打败了惠济山(601579,置)。当时天下大乱,忠臣辈出,越王战败后,许多越国大臣投奔他处或投奔吴国,而范蠡和他的文风从未放弃越王,因此被勾践重用,而范蠡自告奋勇去吴国做勾践的奴隶。
吴王夫差知道是个天才,几次劝离开勾践,给他一个好名声,但不为所动。范蠡在做奴隶的三年时间里,与勾践的丈夫和妻子一起工作,吃着粗粮,靠工钱睡觉,从不忘记自己和妻子的区别,始终尊重和保护上帝,三年来从未放弃,这让太子赞叹和羡慕。有一次,吴王在范蠡的路上扔了一块金子。范蠡毫不犹豫地跨过黄金,径直走了。从此,吴王放弃了劝说放弃吴的念头。
事实上,范蠡不仅忠于勾践,而且履行了他对自己人格的承诺。在现代社会,像范蠡一样,他相信自己的诺言,在顺境中不傲慢,在逆境中不怀疑自己的品格。即使按照目前的一些价值观,范蠡的表现只是一种愚蠢的忠诚,但实际上并非如此。范蠡的品德不仅赢得了伙伴的信任,也赢得了对手的尊重。一个有着如此人格魅力和智慧的人,怎么可能不是一件大事呢?在当今的企业中,有许多领导者因为缺乏个人美德而制约着企业的发展。
小赢取决于智慧,大赢取决于美德。在当今这个急功近利的社会,能够深刻理解这一真理并亲自实践的人并不多。那些这样做的人可能会暂时被社会主流思想嘲笑,甚至遭受一些小损失。然而,正是这些基于道德的人最终会成功。
儒道结合的思维哲学
儒家主张仁、义、礼、智、信。它是春秋战国及以后历史时期的主流治国思想,甚至一直延续至今。道家思想追求道与自然的原则,是消极的。受这一思想的影响,很少有道家思想家涉足政治。因此,当时根本没有用道家思想来领导和管理国家的领导阶层。
范蠡有一个开放和明智的头脑和宽广的胸怀。他兼有儒道两家的长处,对一百种思想更加宽容。他不局限于此,跳出一百个,形成自己的意识形态体系。这种思想特征构成了一种独特的思想特征,即儒家思想、礼、信、才、德、勇,道家思想应与时俱进,融入自然,适应环境,用环境刚柔相济。同时,以开放的心态,我们可以学习法家、墨家、阴阳学者等的治国和统一军队的方法。,以至于范蠡的思想和行动像岩石一样坚硬,像皮革一样坚韧,像湍流一样柔软,没有阴影和隐身术。
在政治上,体现了一种儒道结合的思想和人格特征,只有这种特征才能使极度衰落的越国走出困境。在当今社会,作为一个处于复杂的市场环境和企业生存的困难时期的企业管理者,他应该有儒道结合的思想,这样才能带领企业在逆境中自强不息,在顺境中不骄不躁,客观、敏捷地应对恩惠和侮辱,发现背后的机会。
当吴为奴时,和勾践跪求完美。王武府差出去的时候,勾践躺在地上,要府差踩在他的背上。伏差生病时,勾践舔他的粪便来诊断他的病情,最后搬到了王武。三年后,他让勾践的君主和臣民返回中国。所有这些把戏都是范蠡为勾践设计的。
春秋时期,有许多具有儒者精神的政治家受到儒家思想的推崇,但很少有人能够适应环境,妥协并想出这样的办法。由于范蠡的巧妙计划,勾践成了历史上唯一一个能够忍受巨大的屈辱和折磨,在逆境中顽强生存,有着伟大的抱负,并最终消灭敌人和恢复国家的国王。
勾践被吴王释放回国后,此时越国处于一片废墟之中,国内饥荒不断,瘟疫肆虐,人民生活不佳。外部的吴国不断监视和镇压越国,周围还有其他的诸侯。在这样的环境中,生存是个问题。我们怎样才能迅速摆脱困境,变得强大,为我们的国家报仇?这时,范蠡真正展示了他卓越的领导和管理能力。
和文仲策划了“十年聚首”、“十年教训”、“剿灭吴九书”等兴国和剿灭吴的战略部署。作为一个战败国,越南不允许拥有国防,包括不能建造城墙、军队和武器。想出了一些折中的办法:只筑三面墙,但不要朝吴这边,并告诉吴说,筑墙是为了防止土匪侵犯其他诸侯国,但不要朝吴这边;如果你不让军队形成,你将秘密地形成一个“民兵”并进行私人训练。每个家庭都有武器。这些人在遇到战争时可以随时参加战争;如果你不想制造武器,就把提炼地点移到深山,把它与外界隔离开来,然后用秘密通道运输。
勾践回国后,第二年打算攻打吴国报仇,被范蠡阻止,他认为当时的天气、地点、人员和条件都不成熟。三年后,勾践再次提议惩罚吴,再次阻止了这一提议。范蠡认为现在地理条件已经具备——他周围的所有国家都与越南建立了外交关系,洪水已经被清除,但此时,时间和人员还没有机会。
七年后,勾践再次提出要惩罚吴,但仍被阻止。范蠡认为,经过七年的休养,越南士兵比马壮,士气高昂。另一方面,吴国战斗了多年,虽然他仍然强大,但他已经累了,士兵累了,人民厌战。这时,人员已经具备了条件,但仍然缺乏时间。十年后,吴国与晋国争夺霸权,派遣重兵加入晋国联盟,吴国空空虚。这时,范蠡找到了勾践,告诉他时间、地点和人员都准备好了。
越军出兵后,攻破吴国都城姑苏,吴王回师后与岳讲和。勾践想尽全力打败吴,但是清楚地看到,此时他虽然占据了吴的都城,但是吴的精兵都被傅差所夺,所以他没有伤到自己的元气。即使他赢了,他也会两败俱伤。经过这一打击,引发了吴国力开始盛衰的转折点。与其奔忙片刻,倒不如等待机会,在好天气里彻底消灭吴。
正如孙子在《孙子兵法》中的“形”所言:“昔善用兵者,先战无不胜,以待敌之胜。你不能打败自己,但你能打败敌人。因此,一个好的战士可以是不可战胜的,但是一个敌人不可能是胜利的。因此,不可能赢。”范蠡在等待敌人被彻底击败的机会。因此,双方达成了和平,越南撤出了军队。十年后,吴在中国遭受了不断的外国侵略和罕见的自然灾害。越南趁机出兵,彻底消灭了吴。
范蠡是一位典型的儒道结合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因为他深谙道而不墨守成规。
知道利益,知道进退
夫差彻底失败后,勾践不忍杀死他。他想给他一个封地,让富查做他的附庸,而富查不能接受失败和屈辱,他感到羞愤。这证明了一句谚语:活着才是赢家。台风过后,草有权嘲笑旁边倒下的参天大树。勾践和范蠡的胜利也可以理解为道家的胜利。
在吴被彻底消灭后,勾践举行了一次庆祝会,会上把英雄们分成了的大员到大将,只有勾践以下和百官以上。这时,并没有在巨大的成就面前得意忘形,而是冷静地分析了形势:现在可以对越南构成威胁的吴已经灭亡了,其他的诸侯国不是离得很远,就是周围的小国力量薄弱,对越南根本不构成威胁。
也就是说,世界是和平的。这时,让国王感到受到威胁是非常危险的。此外,经过多年的相处,范蠡发现勾践是一个能吃苦却不能分享财富的人。他的官邸是最好的,一棵大树一定会吸引注意力。范蠡清楚地理解“鸟精疲力尽,好弓藏起来,狡猾的兔子死了,走狗熟了”的原则。当他的政治生涯达到顶峰时,他很快退休并辞去了勾践的职务,勾践在平等分享国家的条件下保留了范蠡。几天后,范蠡带着妻子和孩子悄悄地离开了。
当范蠡离开越南时,他给文子留了一封信,信中陈述了敌人已经崩溃,顾问已经死亡的事实,并建议文子立即离开。不幸的是,文子在高级官员面前没有做出明智的选择。范蠡离开后不久,仅次于范蠡的文子被勾践无故杀害。文子是一个典型的儒家学派,认为吃卢君、报恩、建功、赏是理所当然的。它不从更多的角度思考,也看不透事物发展的规律,最终导致致命的灾难。然而,范蠡以其冷静的头脑和敏锐的眼光,从事物发展的规律和人性的特点中洞察一切,并从虎口中逃脱出来。如果吕不韦和李思茹能像范蠡一样清楚地看到利益,不要被利益冲昏头脑,也许他们不会被斩首。
今天的企业领导者不缺乏在逆境中奋起的精神,但往往克服困难和障碍,却在胜利和荣誉面前倒下。尤其是当一个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领导者拥有冷静的头脑和敏锐的目光就变得非常重要。更重要的是,他是否能在荣誉和利益面前说服自己,知道如何前进和后退,并在做了一些事情后做出冷静的分析。他该怎么办?“不做”往往是实现企业持久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诚、信、仁、义是一个巨人
悄悄地来到齐,带着他的妻子,孩子,弟子和看门人,化名李一子皮。从那以后,范蠡一直默默无闻,开始了另一段同样辉煌的人生旅程。范蠡在齐国的海边买了一些土地,开垦了一些农田,从事捕鱼和开盐场。范蠡和他的妻子孩子在地里干活,穿着衣服,吃着粗粮。范蠡对员工非常慷慨友好,这与商人精心计算和剥削财富的做法相反。如果在受灾年份减产,租金将会降低,与此同时,粥场将会开放,以减轻灾民的痛苦。
年初,他与一些农民和商人签订了商品购买合同。到年底,如果商品价格上涨,范蠡将按当前市场价格购买,如果价格下跌,他将严格履行合同价格。因此,世界各地的商人都愿意与范蠡做生意,工匠和农民也愿意为范蠡工作。虽然它似乎遭受了一些损失,但它有大量高质量和稳定的合作伙伴,这大大降低了总成本。
由于资金周转不灵,范蠡向一个富人借了10万元。一年后,富人带着各种各样的欠条出去讨债,不小心把欠条包在了河里。借据和几十万美元的通行费都不见了。他碰巧去了范蠡的家,所以他去了范蠡。在没有借据的情况下,范蠡不仅还了利息,之后,范蠡为了扩大生意三次缺钱,家家户户都主动寄钱回家,帮助范蠡度过危机,抓住机遇。
短短几年时间,就成了齐国首富,拥有巨额资产。据说在齐国的灾难中,灾民听说他们善良、慷慨,千里迢迢来到这里寻求施舍,被后人誉为“仁者”。
齐王闻之,请范蠡入宫拜丞相。这一时期,范蠡大力发展经济,促进了齐国与其他诸侯国的贸易往来,弥补了齐国灾年物资短缺的困境,为齐国的经济文化繁荣奠定了基础。三年后,齐国富强了,人们崇拜范蠡为神,执政党和反对党也赞美道德。这时,范蠡又辞职了,他说:“做官是一个好朋友,管理一个家庭值一千块钱,这对于一件简单的衣服来说已经到了极点。”恐怕很长一段时间被尊重是不祥之兆。因此,把印钱挂起来,把家财分给朋友和穷人,然后带着妻儿离开了齐。
可以说,范蠡是退休的典范。他知道一切都与极端背道而驰,当好事达到极端时,它们会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他应该在正确的时间采取主动,而不是等待潜力的逆转。这个道理很简单,但是面对巨大的名利,有多少人能做到呢?因为,一旦成功,人们的自信心会增强,他们很少主动退缩。很少有企业家会迅速退缩。商业似乎是一条无法回头的路,企业的发展有时需要回头反思。撤退是为了更好的进步,反思是为了更明智,就像范蠡的快速撤退一样。这不是道家的消极思想,而是知的智慧。当它达到顶峰时,一切都会衰退。当它到达顶峰时,它会主动退下,以便有机会爬上其他的顶峰,而不是重重地倒下,被摧毁,无法挽回。
范蠡一家搬到了齐国西北部的陶土上,又改名为朱功。他用他简单的衣服“空空之手”重新开始了他的家族生意。认为陶地理位置独特,东临齐、陆,南接楚、岳,西接秦、郑,北接、燕。它是世界的中心,非常适合做生意。事实上,很快,在范蠡的推动下,这个地方成为了春秋末期东周王朝的经济中心和贸易中心。
这条大道很自然,并利用了这一趋势
范蠡利用地理位置的优势从事早期的国家间贸易。对商业贸易的理解是:越南盛产蚕桑,齐国重耕重锄,秦国重冶,赵国擅长土木工程。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特色和需求。做生意就是促进国与国之间的商品交换,交换他们的需求。在造福所有国家的同时,我们也自然受益。同时,范蠡还管理农业、水产养殖等。,并总结了许多管理策略,其实质是:适应自然环境和趋势,预测事物的发展规律,然后用其力量来驱动其潜力。
范蠡认为,天气决定农业,而且天气变化有规律,所以谷物收获的质量也有规律。根据五行的更替,他总结了丰年和灾年发生的一般规律。在农业社会中,粮食价格的波动必然会导致其他相关商品价格的波动。当时,贸易主要是农产品(000061,购买)。按照这一变化规律进行交易,就是抓住市场的关键环节,自然获得巨额利润。
范蠡根据季节、气候、人们的感情和习俗等自然特征总结了灵活和有区别的管理。公司的经营策略是“人们抛弃我,人们带走我,顺其自然,并随时待命。”他提出:“水买车,旱买船”,意思是遇水做车,遇旱做船。因为,当有洪水的时候,人们经常使用船只作为交通工具,这将不可避免地导致船只的稀缺和价格的上涨。然而,有大量的车辆积压,没有地方使用,而且价格便宜。此时,大量车辆以低价购买。洪水过去后,车辆将不可避免地短缺,价格也会上涨。
2000多年前,范蠡根据市场供求关系判断价格波动。他提出:“如果你谈论它的盈余和不足,你会知道贵族。”,即找出市场是供不应求还是供不应求,并据此调整下一步的经营策略。他还发现价格波动和自然规律是一样的,即商品波动规律和幅度限制。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到极端时会下降,下降到极端时会上升,出现了所谓的“一贵一贱,反反复复”的规律。这与现代经济原则的论点完全一致。
根据这一理论,范蠡提出了一套购销的原则和方法:当价格便宜时,就应该收集大量的商品。他说:“要像珠玉一样便宜”,也就是说,要尽可能的降价处理,尽可能的卖出去,像收藏珠宝一样的小心保存。在这种商品的价格上涨后,范蠡认为它应该“像粪一样贵”,并像抛弃粪一样毫不犹豫地卖掉所有的商品。不要期望价格持续上涨,因为价格上涨和下跌是有回报的。
今天,这些理论并不深奥微妙,但它们是一些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但它们非常有效。我们经常在华丽的技术和无数的诱惑中失去这些基本的认知——在简单的自然法则面前追逐和杀戮,从左到右狂奔,而清醒的人却能抓住法则,轻松赚钱。范蠡综合考虑了不发达文明时期的天气变化、农业生产、社会需求等因素,更不用说经济发达的农业社会,不禁使我们赞叹不已。
世界是负责任的,道德是肩负的
有句谚语叫做“不做生意就是不强奸”,这有点片面,但还是有一定道理的。自古以来,商人一直追求利益最大化,他们采取了各种手段:机会主义、价格驱动、从小规模到大规模等。,甚至意味着违背道德。范蠡不仅做到了“君子赚钱,也有侠义精神”。
范蠡认为,是人民,也就是今天的消费者,可以为商人赚取利润。他们应该感激人民并给他们回报,这样人民才更愿意和你打交道。这和彼得有关系吗?德鲁克的观点是:企业必须为社会创造价值,社会将利润返还给企业。道教的创始人老子也有同样的看法:“天地不是自生的,所以可以长生不老。”
虽然范蠡是个商人,但他从不急功近利。他只要求10%的营业利润,不再多拿了。在特殊情况下,如灾难年,利润率会降低,甚至他会赔钱帮助灾民。在那个历史时期,商品的10%利润率非常低,因为当时交通极其不便,战争和土匪导致了巨大的商业风险,很少有人做生意,这是一个绝对的买方市场。而且,从当时的经济发展分析,当时没有准确的利润率计算方法。因此,范蠡的10%利润应该是毛利润,而不是净利润。
如此低的利润率能使范蠡迅速成为巨人,主要是因为他的交易量巨大。第二,资金从来不会闲置,很快就会转回来。范蠡的商品从来没有积压过,因为他信誉好,生意好,更重要的是,他的商品价格比别人的低得多。能够使价格低于同行,不仅是为了降低利润率,也是依靠范蠡的经营理念:“人弃我而取我,人取我而给我”。当某种商品过剩,价格非常便宜时,大量的商品被购买,同时稀缺和受欢迎的商品被出售。
范蠡一生中三次搬家以躲避名利,但名利总是跟着他。辩证哲学值得我们今天的企业家思考。司马迁曾在《史记》中称赞范蠡:“范蠡三次徙天下而出名”。范蠡一生中两次成为最好的官员,三次成为富人。每当他富有时,他就帮助世界,但很快他又回到了他的财富中。
当范蠡从政时,他追求朝臣的忠诚;当他经商时,他履行了商人的良心。范丽珍是一个智慧的人,他比胸襟略高,对世界有同情心。当我70岁到达时,我的家庭很富有,我的孩子和孙辈都很充实,我在88岁的时候没有生病就去世了。后人尊称陶朱公。
标题:2000年前 他就参透了中国商业玄机!
地址:http://www.chengxinlibo.com/csxw/115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