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19字,读完约3分钟
长沙新闻网记者周润健
1月3日是星期五,天气有点冷,路上也有点堵车,但是新越元剧团的大部分人下班后会陆续赶到天津市大众艺术馆练习。
2月9日,新越荞的新戏《红斑》将在滨湖剧场首演。
“为了确保演出的质量,我们最近加大了彩排的力量。 ”。 新越荞负责人郑瑛说。
新越荞是天津的民间越剧团,成立近两年,团员从56人迅速发展到230人。 到处打“游击战”后,有比较固定的地方。 因为只有在社区公演才能“露面”,所以到现在为止在剧场正式出售票。
剧团负责人郑瑛已经过了毫不困惑的一年,他从小就喜欢越剧。 和几个好朋友练习时,突然觉得“不能就这样让自己开心,应该做点什么”。 他有了“组建剧团”的大胆想法。
年4月,剧团低调成立。
一个南方剧种在北方落地迅速发展,难度难以想象。 郑康说:“为了提高表演水平,除了反复看名家的表演录像之外,大家有时还集资把团里有实力的人派到南方学习,回去后告诉大家。”
因为没有固定排练场,剧团只能在社区空地、走廊、街心公园、团员家打“游击”,队员也不会遭到白眼。
新越荟团员的平均年龄在三十五岁左右,上面有老人和孩子,工作和家里的“爬坡阶段”都需要照顾。 有些团员拿着笔记本电脑练习,在练习的间隙继续工作。 有些人发高烧还不止一次。有些家人不同意,只能把行头送到别人家。 尽管如此,还是没有人放弃。
“没办法,谁让我们越剧成为真爱,真爱无敌! ”剧团成员郝俊钰的一句话,引起了新越荞全员的心声。
郑瑛等人咬牙切齿的时候,偶然的机会,天津市大众艺术馆在看了新越meta的公演后,伸出手,为剧团提供了免费的排练场和公演场所。
剧团成立后,为了不制造“昙花一现”,新越meta定位创新,进行了“诗化”的越剧。 “人喜欢美丽的东西,但越剧本身很美。 为了让越剧满足诗情画意,我们不仅做了服化道,还做了新的作品”郑康说。
2019年6月30日,对新越荞来说是写《团史》足够大的一天。 这一天,剧团首次正式以“新越荞”的名义登场群星剧场,卖票演出了新剧目《曹雪芹和红楼梦》。
“心跳,紧张,担心。 大家都很紧张演得不好,我害怕新戏不能接受。 ”。 想起那天的场景,郑瑛说:“幸好结局完美,演出成功了。 演出结束后,大家拥抱哭泣,所有的压力、委屈都完全释放了。 ”。
“它的成功‘试水’证明了创新之路行得通,这也给了我们很大的自信和动力”郝俊钰兴奋地说。
新越荞成立以来,除了公益以外,正式进行了4次对外售票。 “前两家的生意既不能触摸市场大门,也不能普及,很惨淡。 ’那个味道很辣,郑瑛不觉得不好意思。 “剧团成长起来,有些学费一定要支付。 ”。
在摸索中,新越荞将于2月9日迎来第五次生意。 幸运的是,800多个座位出售了500多张票。
“滨湖剧场是我们梦想的大舞台,我们会珍惜和努力的。 ”。 郑瑛感动地说:“我们是追梦者,在继承越剧艺术的道路上努力奔跑。 我希望通过我们微小的努力,越来越多的粉丝和我们一起跑。 ”。
标题:“一家民间越剧团的北方生根记”
地址:http://www.chengxinlibo.com/csxw/260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