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20字,读完约4分钟
作为西部内陆山地农业县,贵州省湄潭县矿产资源匮乏,工业基础薄弱,不依赖大城市。 近年来,通过科学规划产业布局,深入推进农村产业建设,湄潭县成功走上了消除贫困的新路。 2019年,全县农村居民人均支配收入达到14726元。
挖掘科学计划、潜力
被高山包围的黄家坝街道官堰居村,桃花江从田坝蜿蜒流过,两岸形成了肥沃的良田。 村民们说:“这里水土好,种什么?”
从前田水库的村民们衣食无忧,但不能说富裕。 “有几种葱,赚零花钱。 ”。 官堰居党支部书记李洪刚说,当地在种香葱以前就流传下来了,但没有规模。 “政府看清了葱栽培产业的潜力,这几年致力于促使村民调整栽培结构。 ”。
李天席是当地的葱种植巨头,“每年4月开始种植,一年可种植2~3季,每亩可收获4000~6000斤,市值1斤多,年平均亩纯利润2万余元。 ”。
“这个产业是对的! ’村民邓明超的香葱基地从每年的20多亩迅速发展到今年的70亩,将来的计划迅速发展到200亩。 他的自信来源于对当地葱产业迅速发展的重视。 在东西部扶贫合作的帮助下,在当地建设了制冰工厂,处理了葱长途运输的问题。 在当地设立葱交易中心,与方便葱农销售的居民委员会合资成立企业,统一产业的迅速发展。
目前官堰居村示范让大众种植香葱4000多亩,产值9600多万元,农户1100多户,香葱种植农户户平均收入5.6万元。
产业融合,特征强化
湄潭县黔茜茶业有限责任企业日前签订了企业成立以来的第一份茶叶直接出口订单,价值3200万元。 到目前为止,他们把产品销售到福建、浙江等地,然后实现了出口。
湄潭是有名的茶乡,茶是特色,茶也是特征。 近年来,湄潭在常态化掌握茶叶质量安全的基础上,成立了茶叶出口贸易专业班,制定了相关政策,积极构建了公司平台,推进茶叶出口事业。
“其实湄潭的茶叶已经出了国门,但“湄潭茶”的企业品牌没有响。 ”。 企业会长刘福俊坦白说:“通过这次出口贸易,我们真的打开了通往国际市场的大门。”
湄潭县茶产业快速发展中心副主任刘艺表示,今年全县新增15家茶叶出口贸易公司,出口订单量大幅增加,截至8月底出口额达到779.51万美元。
近年来,茶产业借助“互联网+”,与电子商务、创意产业、文化旅游等融合,茶文化、茶旅游产业逐渐迅速发展。 2019年,全县共接待游客625.84万人,实现旅游收入53.61亿元。 云贵山茶庄、天下第一壶茶文化主题公园等成为人气旅游胜地,形成了完善的茶产业布局。
享受茶,茶很丰富。 2019年,湄潭县生态茶园快速发展60万亩,茶叶产量7.25万吨,综合产值139.45亿元。 以茶叶加工为主的贵州湄潭经济开发区,工业总产值达到28亿元,实现6300多人就业的茶叶加工公司达到566家,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50%以上来自茶产业。
激活资源,释放动能
今年国庆节期间,浑江大街金花村村民徐学书的农家乐和民宿生意很兴隆,一家从早到晚都很忙。 五年前,徐学书还只有一个身份茶农。
如何让村民从以前开始走出产业? 抓住湄潭县进入全国第二届农村改革试验区的机会,湄江大街以大青沟组为“试验田”,进一步利用农村资源。
金花村逐个整理大青沟茶园、田地等资源,并授予保证。 然后成立大青沟旅游专业合作社,共同开发乡村旅游。 这70多个偏远的村庄,由于旅游业的迅速发展,现在人均收入接近3万元……
近年来,湄潭稳步试行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不断激发农村快速发展的活力和内生动力。 全县设立了120个村(居)股票经济合作社、935个分公司和2个镇级联合公司,44.3万农民成为股东。 农民参与产业快速发展等获得收益1475万元,村级集体经济积累达到5026万元。
标题:“贵州省湄潭县:做强茶产业 蹚出致富路”
地址:http://www.chengxinlibo.com/csxw/251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