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573字,读完约11分钟

制图:蔡华伟

19日,全国碳排放交易系统启动

中国的碳市场会怎么样? (美丽的中国热点)

国家发改委19日宣布,以发电领域为突破口,全国碳排放交易系统正式启动。 在此之前,国家发改委公布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方案(发电领域)》。

气候变化是世界瞩目的话题,碳排放交易也不再是新词。 面对2030年碳强度比2005年下降60%—65%的目标,中国将建立什么样的碳排放交易系统? 这对国家、领域、公司、平民有什么影响呢?

碳市场会怎么样?

以发电领域为突破口,首先进入公司1700多所房子

与其他市场系统相比,碳排放交易系统有点特殊。

“碳市场本质上是一个政策性的市场。 》国家发改委气候司司长李高在19日的记者招待会上说。 这个交易系统有很强的政策性,政府强制设定碳排放交易系统的展望范围、排放总量、各公司的排放限额,而且这个系统还反复市场化的方向,纳入交易系统的公司,碳削减价格的高低不同,削减 要把剩下的碳排放配额卖给超配额排放的公司才能盈利,要鼓励公司通过这种市场化方法改善生产、变革的升级,实现价格的最小化。

在这次全国碳排放交易系统建设之前,中国碳市场的事业早就开始了。 年,中国明确了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湖北、广东、深圳等7个省市作为飞行员开展碳交易事业。 年,深圳率先开始实际交易,拉开了中国碳市场的帷幕,各试验省市也逐渐开始运行。 目前已纳入近3000家要点排放单位,截至去年11月,累计配额产量达到2亿吨二氧化碳当量,约46亿元人民币。

考试情况良好,适合马上向全国宣传吗?

这次的“方案”按照“反复先易后难,逐步渐进”的大体,在发电领域(包括热电联产)率先启动全国的碳排放交易系统,然后逐渐扩大参与碳市场的领域范围,确定增加交易品种。 以发电领域为碳市场建设的突破口,国家发改委气候司副司长蒋兆理认为,原因有四个:一是发电领域数据基础良好,产品单一,排放数据计量设施完善,数据管理规范完善,验证容易,分配简便 二是根据领域排放量大、初期交付门槛即年排放量达到2.6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综合能源消耗量约1万吨标准煤)以上的点排放单位,最初向公司交付1700家公司,排放量超过30亿吨, 三是管理制度比较健全,领域以大公司为中心,容易管理;四是从国际经验来看,火电领域是各国碳市场优先纳入的领域。

建设全国性碳市场,要做的准备繁杂,确定领域范围后,最重要的是制定制度框架。 《方案》确定了中国碳市场由三个第一制度和四个支撑体系构成运行框架。 三个主要制度是碳排放监测、报告和审计制度、要点排放单位的分配管理制度、市场交易相关制度。 四个支持系统是碳排放数据提交系统、碳排放权登记登记系统、碳排放权交易系统、碳排放权交易结算系统。

《方案》也指明了稳步推进碳市场建设的时间表,共分三个步骤进行:基础设施期--- 1年左右,完成全国统一的数据提交系统、注册登记系统和交易系统建设,开展碳市场管理制度建设。 模拟运行期―1年左右的时间,开展发电领域配额的模拟交易,全面检查市场各要素环节的比较有效性和可靠性,加强市场风险预警和防控机制。 深化完全期——在发电领域交易主体之间开展配额现货交易,以发电领域碳市场稳定运行为前提,扩大市场覆盖范围,丰富交易品种和交易方法。

“建设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内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和低碳快速发展的重要任务。 ”。 李高说,中国必须建立“多次以市场为导向、政府服务,多次先困难、循序渐进、多次协调、广泛参与、统一标准、公平公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碳市场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公司、领域绿色变革的制度机会使每个人都直接受益

华新水泥是第一家将碳排放管理纳入湖北省的公司,在第一年的履约中消费了3000万元以上购买了碳配额。 那一年,我们获得了2046万吨配额,但在年度交易期结算时发现实际排放配额超过了115.34万吨。 购买配额的消费相当于我们公司在华中地区的年纯收入,损失很大。 华新水泥气候保护部部长李英介绍。 这笔费用可以说是教训性的。 华新水泥从第二年开始在节能减排方面下了功夫,成立了气候保护部,通过自主开发技术将生活垃圾、工厂废弃物加工成环保的垃圾来源燃料,代替了以前传下来的煤炭。 全年,华新水泥不仅不需要购买排放配额,还通过销售盈余42.38万吨碳排放量实现净利润900万元以上。 这样的公司还不少。 试验三年来,湖北省被纳入碳市场排放控制公司,通过节能降碳实现了碳市场利润3亿元。

全国碳市场开始建设,其中纳入的公司是最直接的受影响者。 对公司来说,这是增加了负担还是节能减排、增强竞争力的制度机会? “越来越多的事情意味着机会,鼓励公司一方面提高节能减排力,一方面通过科技创新降低排放强度,另一方面提高清洁能源开发力。 ”。 据华能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交易约4年,公司从零开始建立碳资产管理新闻化系统,建立碳交易团队,优化交易战略,提高履约效率,降低履约价格,4年履约率达到100%。

蒋兆理表示,根据现在的碳排放配额“免费分配,关系到公司实际产量”制度的安排,真正需要购买更多配额的只有领域的部分能效水平低的公司。 “根据现在的估算结果,80%的公司得到的配额与其排放量基本平衡,稍微不足的是可以通过加强节能管理等手段自我消化,但10%处于领域先进水平的公司的配额会盈余,降低生产价格。 单一公司会产生配额盈余或差距,在整个领域内实现内部基本平衡。

不仅仅是具体的公司,对整个领域来说,碳市场的建设也是绿色变革的巨大机遇。 蒋兆理认为碳市场对能效水平低的公司有抑制性的影响,对能效水平高的公司的产能扩大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中国电力公司联合会党组成员、专职副理事长王志轩也表示,碳市场在碳约束下推进电力优化结构,使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更经济竞争,将可再生能源发电量替代为高碳能源发电量,完善碳市场, “公司和领域都要积极参加碳交易,在碳制约下获得先机”王志轩说。

从普通老百姓的角度来看,碳市场建设辅助“蓝天保卫战”,各自直接成为受益者。 “碳排放的第一来源是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排放,与排放到大气中的第一污染物相同。 在碳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公司通过优化能源结构、使用节能低碳和新能源技术、开展精细化管理等措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碳排放量,并从源头比较有效地减少污染物排放量。 ”。 蒋兆理介绍。 据估计,每减少1吨二氧化碳排放量,约3.2公斤的二氧化硫和2.8公斤的氮氧化物排放量就会相应减少。

碳交易还为精确的扶贫开辟了新的思路。 现在我国开发了许多贫困地区的农林自主减排项目,通过碳市场交易受益。 从年到年,湖北省贫困地区农林类中国核证自主排放量减少累计成交71万吨,为农民增收1016万元。

碳市场建设在哪里有困难?

交易系统设计多而杂,市场活跃有序,必须期待越来越多的中国智慧

从2001年建立试验省市到2002年后的年试验省市开始碳交易,从2001年12月19日全国碳市场开始建设到在电力领域正式开始实物交易也需要2年左右,扩大碳交易市场的复盖领域和范围,丰富交易品种和交易方法

碳交易市场的建设为什么这么难? “碳市场建设是重大的制度创新,也是许多复杂的系统工程,没有现成的经验。 ”蒋兆理说,各省市考试中发现问题,寻求处理之路。

顶层设计多,杂乱无章。 为了建立全国的碳市场,不仅要考虑展望范围,还需要正确设计交易系统未来目标年的碳排放总量和分配方法。 比如总量设定是一项非常有挑战性的事业。

清华大学教授张希良表示,总量设定不仅要掌握碳市场覆盖范围的特征,还需要掌握不同年份国家的碳减排目标和对碳排放交易系统的贡献期望值,对未来某一时期的经济增长率和交易系统覆盖领域的增长情况也有一定的预测 另一方面,也必须考虑产业和公司的受力和竞争力。 从碳市场建设的国际经验和国内7个省市的试验实践来看,总量设定必须面对许多不明确性,按照“适度紧”和“逐步渐进”的大体,确保国家碳市场发挥作用。

很难促进市场的活性化。 北京市是7个试验省市中交易主体数量最多、类型最丰富的一个,交易主体已经近千家。 但是,北京环境交易所的相关负责人表示,交易规模和活跃性越来越高,但迄今为止的试验市场规模有限,无法形成充分的交易规模,不利于市场化碳定价机制的充分形成,而且碳交易只有t+5的现货交易方法 另外,公司参与交易是为了履约,这些交易的活跃程度不高,相反也会影响交易规模。

发挥监督管理比较有效。 公司报告的碳排放数据是否正确,配额分配是否客观公正,没有履约的公司如何处罚,如何建立市场风险预警和防控机制,这些监督管理问题都是中央和地方、各部门各机构的 《方案》已经确定了全国统一市场和属地化管理的大体,国务院快速发展改革部门会同相关领域的主管部门制定分配方案,检查技术规范,监督执行。 省级气候变化主管部门监督管理辖区内数据的检查、配额的分配、要点排放单位的履约,监督要点排放单位的缴费,依法处罚逾期或未足额缴纳的要点排放单位。 国家发改委还推进碳排放行业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依法惩治逾期或未还清的要点排放单位,将相关情况纳入全国信用新闻共享平台,实施共同惩戒。

“影响碳市场的多与杂、广泛性,与各种政策的高度关联性,必须为我们奠定基础,调整关系,稳步推进。 ”王志轩说。 随着全国碳市场建设的推进,中国期待着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碳市场,将来越来越多的困难挑战等待着中国的经验,中国的智慧克服。

■链接

部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项目

北京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北京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于年11月开设,目前已纳入945家要点排放单位。 在迄今为止的7个试验省市中,北京的交易主体数量最多,类型最丰富。 为了提高温室气体减排的抑制力,年北京调整了排放控制公司的展望范围,从行政区域内的直接和间接排放量1万吨(含)以上的单位扩大到直接和间接排放量5000吨(含)以上的要点排放单位,履约主体为原来的543家公司 北京市碳市场参与主体是类型多样、市场开放度大、实现区域间交易的第一个试验省。

上海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上海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于去年11月正式启动,连续4年实现了100%的履约。 目前,钢铁、电力、化工、建材、纺织、航空空、水运、商业酒店等27家工业和非工业领域的310家积分排放公司参加了试点。 到目前为止,上海碳交易市场累计成交总量为8741万吨,累计成交额超过9亿元,有600多家公司和机构参加。 上海碳交易试验具有“制度明确,市场规范、管理有序,减排比较有效”的优点。 飞行员公司的实际碳排放总量比去年开始时减少了约7%。

湖北省碳排放权交易中心

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于去年4月开设,至今纳入控制排放公司的有236家。 据统计,经过三年多的试点,公司节能减排投资同比增加38%,排放总量共计减少2691万吨。 60%的公司实现了绝对量削减,19%的公司实现了强度削减,排放抑制公司将全省的碳排放比例从47%降低到了43%。 纳入交易的企业广告主体是湖北省行政区域内的年综合能源消费量6万吨级煤炭以上的工业公司。 飞行员准入门槛高,公司数量少,但目标碳排放量比例大,重视配额分配灵活控制,初始配额分配总体严格,使用“一年一次分配,一年一次清算”制度 (记者赵展慧)

标题:【财讯】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启动 中国碳市场会是什么样?

地址:http://www.chengxinlibo.com/csxw/229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