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776字,读完约2分钟

红网见习记者谢恩长沙报道

“一切靠北斗王京花”,“独立无边自吟诗坛”。10月26日晚,一部关于96岁古典诗人叶嘉莹传奇一生的纪录片在长沙上映,引起了文学爱好者的广泛关注。

[本地]诗心之皓,弱德之美:《掬水月在手》长沙热映

纪录片《水月在手》26日晚在长沙上映,观众反响热烈。

叶嘉莹1924年生于北京,中国古典文学专家,著名汉学家。她早年学习诗歌,师从谷穗先生。她一生从未停止背诵、学习和传播中国古典诗歌。

漂泊在外的叶嘉莹在他的家乡。晚年回到天津南开大学,倾其一生财产3600多万元。他设立“嘉陵基金”支持中华英才之前流传下来的文化研究,引起了国内外的强烈关注。

[本地]诗心之皓,弱德之美:《掬水月在手》长沙热映

纪录片《水月在手》。

回顾过去一百年的流浪和苦难生活,叶嘉莹在纪录片中淡然说道:“天造一人,百害而无一利...我确实经历过生活的艰辛”。

“像一朵莲花,即使花散了,我也会留下一粒莲子。”叶嘉莹说,流传了几千年的中国古典诗歌有自己的“弱德之美”,使人在逆境中忍受,不因外界环境而改变内心的坚守。这个“内心之光”必须传承下去。

[本地]诗心之皓,弱德之美:《掬水月在手》长沙热映

纪录片《水月在手》。

“走进剧场,为你聆听叶先生传奇的一生。”导演陈传兴将这部纪录片比作“一百年孤独的女性版”。以在京的旧四合院为“结构”,由“家”向“国”的转变,《手握寿水月》拍摄了近两年,将的个人生命历程与唐诗宋词的“诗史”融为一条月光解的灵河。

[本地]诗心之皓,弱德之美:《掬水月在手》长沙热映

“叶嘉莹是诗歌的传播者和中国古典文化的引导者。在电影院安静的环境里听叶先生朗诵诗歌,是一种由衷的享受。”郝女士称赞了观众。“这样一部很有人情味的电影,在电影院很少见。像叶嘉莹这样的人都值得所有父母带着孩子去观看。”观众徐先生说。

[本地]诗心之皓,弱德之美:《掬水月在手》长沙热映

“叶嘉莹先生是文化的载体,是一首活的诗,值得我们细细品读。”本次观影活动的组织者长沙诺贝尔摇篮教育集团负责人介绍,25日、26日晚,他们连续两天组织师生前来观影,希望孩子们能感受到古典诗词的美,让之前流传下来的文化在心中扎根。

标题:[本地]诗心之皓,弱德之美:《掬水月在手》长沙热映

地址:http://www.chengxinlibo.com/csxw/171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