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932字,读完约5分钟
铁路建设重工长沙第二工业园生产车间,一台盾构机正在包装,准备运往土耳其。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王志伟通讯员胡青照片报道
不是每台机器都能有像能钻地道吃软土啃硬石这样的“好嘴”。
但是每一个从长沙出去的盾构机都有一对“铁齿铜齿”。
近十年来,长沙盾构机的快速发展经历了从依靠进口到实现国产化,从“单兵作战”到“双枪出击”的阶段。如今,以铁建重工、中铁何山为代表的长沙盾公司,经历了从跟进到引领的快速发展阶段,正在向世界交付“民族武器”。
从空白到“双枪”
现在天上有神舟,海里有小龙,地上有盾。但很多年前,盾构机的“话语权”还掌握在德日公司手中。2009年以前,我国盾构掘进机约85%是进口的。
2002年以来,中国致力于“打造中国最好的盾构”,科技部将盾构技术研究纳入“863”计划,实现了中国盾构从优秀到卓越的历史性突破。
我国第一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盾构机于2004年研制成功。
长沙真正进入盾构机行业,是09年的一件大事。
2009年底,以高速道岔起家的铁建重工从株洲迁至长沙,切入盾构机的轨道。
进入长沙不到一年,中铁轨道系统集团自主研发的第一台盾构机于2008年8月通过内部验收。
三个月后,EPB盾构机“先锋19号”开工,并在长沙地铁“桂花路站-体育公园站”的开挖中展示了自己的才华。
从那以后,铁建重工开发的盾构机就再也没有关闭过。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中铁重工、中铁设备、CCCC天河、三山实业已经成为中国盾构企业中的佼佼者。
2000年,中铁建工重工在盾构机行业独走七年后,中铁何山的成立让长沙盾构机公司与之同行,从单兵作战走向“双枪”进攻。同年9月,何山智能与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联手成立中铁何山。
与铁建重工不同,中铁何山整合了设备制造和建筑市场,更有利于产品线深度和广度的延伸,形成了强大的市场联盟和企业品牌效应。
从跟随者跑向领导者
铁建重工与国内其他盾企相比,是“大哥”;但和赫里克、威尔特、日本三菱重工比起来,还是“小鲜肉”。
年轻有它的缺点。数据显示,2009年之前,赫里克占据欧洲市场份额的一半以上,占国内盾构机市场的70%以上;三菱重工产量1670台,世界第一。
面对技术差距和市场结构的悬殊,以铁路建设重工业为代表的中盾公司开始迎头赶上,在本土化的道路上一次次打破国际垄断,填补了国内空空白。
2006年12月27日,中国铁建重工成功研发出首台国产大直径全断面硬岩隧道掘进机(Open tbm ),打破了海外长期垄断局面,填补了国内空空白,标志着中国大型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重大突破。
随后,铁建重工率先掀起了国产第一台盾构机的发展高潮。每年都有很多产品突破国际垄断,盾构机直径从几米到十几米不等。到目前为止,中国铁建重工已经成功开发了50多套首批产品,填补了全球和国内空空白。
中铁何山公司成立三个月后,成功下线第一台盾构机,创造了盾构机领域的“长沙速度”。
记者了解到,中铁何山自主研发生产的盾构机涵盖了土压平衡盾构、泥水盾构、硬岩盾构、硬岩掘进机、顶管掘进机等一系列大型高端产品,广泛应用于地铁、公用隧道、海绵城市、地下空机房等工程建设中。
产品的突破带来了公司实力和国际地位的一些变化。从2001年首次进入“全球工程机械50强”开始,铁建重工连续四次上榜,中铁何山总公司何山智能也成为“全球工程机械50强”榜单的常客。
国内市场结构发生了一些翻天覆地的变化:目前,以中国铁建重工为代表的国产盾构机在国内市场的市场份额超过90%,赢得了全球三分之二的市场份额。
从国内到全球
中国的盾构机从零开始,跨越了10多年的快速发展期,完成了从技术到市场的历史性转变。“中国制造”的盾构机终于走出中国,走向世界。
2006年11月14日,中国制造的第一台大直径盾构机在长沙下线。中国的盾构机开始拥有完全自主的知识产权,打破了近一个世纪的海外技术垄断。然而,其高性别比例、良好的可信度、适用于各种各样的阶层等特点也使其成功冲击了国内市场。
国内市场的开放对国产盾构机来说是好消息,但远远不够。之后铁建重工团队瞄准海外市场。
2006年7月3日,“国家重量级”的盾构机首次出口欧洲。当日,由铁路建设重工自主研发的两台名为“玛利亚”和“野夫增益”的盾构机正式装船起航前往俄国。这笔交易也标志着中国的盾构机正式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加上产品性价比高,国内盾构机出口的国家和地区也越来越多。
据了解,自今年2月7日恢复生产以来,铁建重工已向俄罗斯、土耳其、印度等国发运盾构机,其中出口印度的大直径盾构机打破了西方发达国家对印度大直径盾构机市场的垄断。“中国制造”盾构机已经成功进入国际市场,“长沙制造”在世界各地随处可见。
标题:[本地]长沙盾构机“掘进”全球市场
地址:http://www.chengxinlibo.com/csxw/168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