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58字,读完约3分钟
在我的记忆中,前一时期许多由学生欺诈导致的猝死案例依然历历在目。经过调查,媒体发现学生容易受骗的真正原因在于犯罪嫌疑人对被害人信息的准确把握。
更令人震惊的是,随着调查的深入,媒体挖出了一条出售学生信息的黑色产业链,学校、医院、教育局甚至公安局都是信息泄露最严重的地区。
根据当时的报道,媒体认为,信息之所以能够通过这些渠道流出,是因为在这些单位工作的底层员工利用职务之便秘密出售用户信息。
最近被公安部抓获的总统揭露了一个更加惊人的销售信息的黑色产业链的场景。
银行行长亲自布置了
最近,需要贷款买房的朱女士有点恼火。自从她去银行询问个人信用记录后,她每周都接到一个令人费解的贷款公司的电话,询问是否有贷款需求。
看完新闻报道后,朱女士意识到自己被泄露了信息。然而,令她惊讶的是,人们(603883,BUY)认为银行是信誉的代表。
最重要的是,这不是一个普通的信息贩运案件,而是一个自上而下的团伙犯罪。
在对526起侵犯公民信息案件的审查过程中,警方抓获了包括银行管理在内的15个骨干犯罪团伙,查获了257万条公民银行个人信息,涉案资金230万元,成功实现了一网打尽。
令人震惊的是,警方在调查中发现一名银行行长犯罪。
据报道,农村商业银行分行行长没有直接参与信息销售,而是将银行信用信息系统查询账户销售到自己手中,然后由其他银行的员工查询,以30-50元的价格卖给中间商。
这种犯罪手段,夏校长只需要频繁地更改他的密码,他一次就能赚上万元。
前段时间发生的“银行卡在手,账户里的钱却被转移走”的离奇事件,并不是高科技手段造成的。这是因为你在银行的信用报告、转账明细、账户余额、卡号、手机和身份证信息,这些都是极其敏感的个人隐私,现在被银行暴露了。
因此,所有受到电信欺诈的受害者,包括教授、海归博士和其他精英人士,无一例外地落入了犯罪嫌疑人设计的陷阱。
为什么销售信息如此猖獗?
在这个破获的案件中,最令人费解的是为什么银行行长带头犯罪。从犯罪的回报率来看,盈利的程度还没有达到令人震惊的水平。可以看出,银行雇员和银行行长都任意践踏对公民个人隐私的保护。
根据现行刑法,销售或者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也就是说,出售个人信息,最高可判三年徒刑,而且需要判断情节特别严重。贾峰·里德梳理了过去类似的案例,发现现实的判断可能会令许多其他受害者失望。
量刑基本上是一年以下有期徒刑,其中近三分之一是缓刑。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能从加强个人信息隐私保护的角度出发,选择一家高度规范化的金融公司。例如,嘉丰瑞得的产品包括精选组合投资计划、瑞公寓等。,并为客户数据建立了严格的保护程序。所有在职员工都必须签署用户保密协议,违反协议的人一旦被发现并移送公安机关,将受到严惩。
标题:你的信息究竟是如何泄露的? 最近抓获的人给了答案
地址:http://www.chengxinlibo.com/csxw/121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