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561字,读完约11分钟
在青海春天神话大爆发的背后,围绕着冬虫夏草有一条行业投机和资本泡沫的线索。早在2010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就出台了整顿虫草市场的文件,直到青海之春禁令出台,其间经历了多方博弈和拉锯战。
在多年实现巨额利润的奇迹后,神话在青海之春(600381)终于因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禁令而戛然而止。
3月29日晚,青海之春宣布收到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政府信息公开通知,因冬虫夏草产品相关试点工作停止,要求停止生产经营“极限草”冬虫夏草纯粉片相关产品。
根据本通知的披露,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于2015年7月11日通知青海省人民政府停止对极地草产品的试验。但直到今年3月29日,“青海之春”才发布公告。
对此,青海之春表示,3月28日才收到政府信息公开通知,并被告知其试点产品和冬虫夏草保健食品试点工作已经停止。随后,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监管部于3月31日向青海春天发出监管询证函,质疑该公司是否有任何隐瞒行为。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禁令将直接导致青海之春面临巨大的业绩损失和风险预警的两难境地。
根据《泰晤士报》记者近年来对青海之春的财务报道发现,虫草保健品占青海之春公司主营收入的78.91%。其主要产品“蓟草”含片的销售额从2010年的1.6亿元飙升至2011年的12亿元,然后在2012年达到50亿元,平均毛利率约为40%。
销售和业绩奇迹的背后是一系列花费巨大的轰炸广告,以及许多资本的流行。《时代周刊》记者发现,经过十几年的热炒,冬虫夏草已经脱离了其最初的中草药角色,成为资本市场上流行的概念主题。其日益高涨的价格甚至吸引了许多不法分子打着虫草栽培合作项目的旗号进行诈骗。
《时代周刊》记者还通过多方调查发现,在青海神话春暖花开的背后,早就有围绕冬虫夏草的行业炒作和资本泡沫的迹象。早在2010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就出台了整顿虫草市场的文件,直到青海之春禁令出台,其间经历了多方博弈和拉锯战。
4月2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闻发言人严在接受《时代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总局的态度已经在文件中明确规定。”
《时代周刊》记者多次致电青海春田及其秘书,但无人接听。
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对此进行了严厉处理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青海之春”的禁令,与其对冬虫夏草市场的反复监管和整顿是一致的。
近年来,在资金的炒作下,冬虫夏草的价格一路飙升。以中等质量的冬虫夏草为例,其价格从20世纪90年代初的每公斤1000元飙升至2013年的每公斤20多万元。规格较高的冬虫夏草零售价超过600元每克,相当于60万元每公斤,令人震惊。
根据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2009-2013年中国冬虫夏草产品市场研究报告》,中国冬虫夏草产品销售额从2009年的198.15亿元快速增长到2013年的360.03亿元,年均增长率为16.10%。
由于市场价格高,冬虫夏草产业吸引了各方资本的追逐,也出现了恶意放养、成本和欺诈等市场问题,多次吸引了国家相关主管部门对冬虫夏草的标准和市场进行规范。
早在2009年,《卫生部关于普通食品原料的批复》和2010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食品生产监督司通知》就规定冬虫夏草目前不宜作为普通食品的原料。
此后,2012年6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了《关于冬虫夏草饮片加工标准有关问题的通知》,指出将冬虫夏草粉碎、压片不属于中药饮片加工范畴。
2012年8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关于印发冬虫夏草保健食品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启动了冬虫夏草保健食品试点工作。2013年,同仁堂(报价600085,购买)、康美制药(报价600518,购买)、青海春天、金派股份有限公司、姜钟制药(报价600750,购买)五家企业入选试点企业。根据该方案,试点产品在获得批准后可试行五年。
2016年2月4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冬虫夏草产品消费提示》,指出被测冬虫夏草、冬虫夏草粉和纯粉产品中砷含量为4.4-9.9毫克/千克,而国家保健食品安全标准中砷限量值为1.0毫克/千克。“长期食用冬虫夏草、冬虫夏草粉和纯粉药片等产品,会导致砷的过量摄入,并可能在人体内蓄积,构成高风险。”
青海之春作为当时的试点企业之一,也在公告中对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进行了“公开质疑”,称所有检测结果均表明由纯冬虫夏草制成的纯冬虫夏草粉片剂安全无毒,并对检测结果提出质疑。
一个月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发布消息,宣布停止将冬虫夏草用于保健食品的试点工作。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毕京泉表示,冬虫夏草不是一种药食两用的物质,因此不能单独用作保健品的原料。毕京泉认为,保健品的原料必须列入保健品目录,其中有些属于中草药,但这部分中草药必须与食品和药品在同一目录下,才能作为保健品的原料。根据卫生部原来的规定,可能有一种不在药食同源名单中,所以不允许使用单一的虫草作为单方制剂。
上述食物和药物是同源的,具有传统的饮食习惯,被列入国家中药材标准中动植物的有用部位。2014年11月,国家卫生计生委在86个药食同源目录的基础上增加了人参、金银花、当归、夏枯草等15个药食同源品种,但冬虫夏草未被纳入。据了解,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已专门组织专家进行了讨论。目前冬虫夏草缺乏长期食用的安全性评价研究数据,建议暂时不要作为食品原料使用。
4月1日,《时代周刊》记者走访了位于广州贾政广场的青海之春专卖店,发现其并未受到产品暂停事件的影响。其极地草5x产品的价格从每克200元到800元不等,销售人员向《泰晤士报》记者声称,极地草“属于国家试点保健产品,并强调其抑制肿瘤的作用”。
青海之春总是把草5倍变成“抗肿瘤药”,用它把草5倍变成昂贵的“奢侈保健品”。根据青海之春官方网站的信息,以冬虫夏草5倍纯粉片的极致含片(大盒)为例,大盒的总价格为28.35克,价格为29,888元,不包括包装成本,每克1054.25元,每斤527,100元。
然而,目前还不清楚冬虫夏草是否具有抗癌作用。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10月,著名造假者王海将经典含片“Jicao 5x”送去检验。结果表明,冬虫夏草品牌中不含虫草素,引发了王海与青海之春的官司。
然而,“青海之春”在其官方网站上大力宣传的微粉粉碎和纯粉压片技术却被业内大多数专家斥为没有技术含量和科学依据的夸大宣传。
被誉为“软黄金”的冬虫夏草有宣传中提到的神奇功效吗?西藏藏医学院藏医药系副主任全教授对《泰晤士报》记者说,从中医的角度来看,主要是补肺益肾。冬虫夏草对肺肾两虚患者有增强作用,但不应将其夸大为仙药。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禁令意味着青海之春的主要产品——纯冬虫夏草粉的生产将会停止。根据财务报告披露的信息,截至2015年9月30日,冬虫夏草纯粉片剂的销售收入为7.53亿元,占公司当期收入的78.91%。
除了青海之春,还有很多公司在a股市场参与虫草业务,如左立药业(报价300181,买入)和郑起藏药(报价002287,买入)。左立制药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表示,该公司的产品白令片是一种发酵冬虫夏草粉末制剂,是国家批准的药品,而不是保健品。至于砷超标的问题,郑起藏药秘书室的贾小焕告诉《时代周刊》,虫草业务只占公司整体业务的一小部分,对业务没有影响。
青海“亡灵之春”
随着政府对冬虫夏草市场多年的试点和整顿,冬虫夏草相关产品的性质发生了多次变化,冬虫夏草市场也发生了多次变化,但青海之春却一再“起死回生”,其“坚不可摧”的形象令人印象深刻。
根据青海之春官方网站,青海之春的主要资产是青海之春药材资源科技利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春药”),成立于2003年,是青海省重点高新技术和产业化龙头企业。冬虫夏草深加工及高效利用项目于2004年启动,2009年推出“极限草”产品。
“集草”上市时持有“石”卫生许可证。然而,2010年12月7日,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冬虫夏草不得作为普通食品原料的通知》后,严禁利用冬虫夏草作为食品原料生产普通食品。这也意味着“极地草”,像其他虫草产品一样,将失去普通食品原料的合法性基础。
然而,在国家质检总局发布通知的同一天,青海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了《青海省冬虫夏草饮片加工标准》,其中除中药饮片外,还包括“冬虫夏草纯粉”。与西藏、四川等冬虫夏草产区相比,青海是唯一一个将纯粉片剂列为冬虫夏草“中药饮片”的省份。
2011年1月1日,“青海之春”获得“直接食用片”生产许可证。据《南方周末》此前报道,2013年7月25日,青海省14家虫草企业曾致信青海省有关部门,要求“协调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为本省中小企业发放药品生产许可证”,但该请求未获答复。
2012年6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了《关于冬虫夏草饮片加工标准有关问题的通知》,指出冬虫夏草粉碎压片不属于中药饮片加工范畴,明确要求青海省修订《标准》。
截至2014年7月28日,青海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了《第54号文件》,宣布撤销《青海省冬虫夏草饮片加工标准》。2014年7月18日,在54号文件发布的前10天,青海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了53号文件《青海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冬虫夏草纯粉片有关事项的通知》,指出“冬虫夏草纯粉片是青海省春季生产的冬虫夏草加工品,是青海省优势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先导产品。”
2014年12月8日,青海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官方网站上发布了《关于冬虫夏草纯粉片有关事项的说明公告》,声明青海之春利用青海省优势资源开发的冬虫夏草纯粉片等创新产品是青海省生产的冬虫夏草加工产品,是青海省优势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试点产品。基于青海春天开发的冬虫夏草纯粉的创新性,它不属于现有监管体系中的药品,也不属于现有监管体系中的食品或保健食品,其产品被作为特殊滋补产品进行管理。
这也意味着面临“中药饮片”法律地位的基考获得了继续生产的“护身符”。
2016年3月28日,青海春天收到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政府信息公开通知》,要求公司“立即停止相关产品的生产经营”。3月31日,青海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下发了《关于青海春药资源科技利用有限公司换发春药的批复》,同意换发《药品生产许可证》。
根据公司公告,《春药药品生产许可证》于2015年12月31日到期。《药品生产许可证》到期前,春药于2015年11月2日向海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申报了换发新许可证所需的材料。然而,青海药业花了5个月的时间才拿到换证证书,而拿到换证证书的时间正是青海处于危机之中的春天。在业内许多人的眼里,青海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春药新药生产许可证是青海之春的“救命稻草”。
正是在多次“起死回生”中,青海之春才从同辈中脱颖而出,迅速崛起。根据《青海之春》发布的数据,2010年,“极地草”的销量只有1.6亿元,但在2011年获得独家许可后,仅一年就飙升至12亿元,2012年又升至50亿元。根据披露的财务数据,“蓟草”含片的平均毛利率约为40%。
据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2009-2013年中国冬虫夏草产品市场调研报告统计,青海之春冬虫夏草深加工产品市场占有率已达50%,居行业首位,是行业内唯一的纯粉生产企业。
标题:青海春天背后利益链:如何把一棵草变为软黄金
地址:http://www.chengxinlibo.com/csxw/103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