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740字,读完约9分钟
与机构投资者类似,金融危机后,中国个人投资者赴英国投资房地产,也形成了热潮。
“买房的目的很明确,那就是当我女儿在英国读书的时候,把它作为宿舍使用。”在伦敦投资了一套公寓的李颖女士坦率地说。
在购买英国房地产的中国投资者中,为子女教育购买房地产的比例最大,约为80%。
根据国际大型房地产咨询服务机构奈特弗兰克(Knight Frank)发布的最新《2016年财富报告》,在全球超高净值个人眼中,伦敦是最重要的城市。由于其严格的产权保护、健全的法律体系、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以及在文化、教育、工作和就业方面的优势,它已成为全球投资者最理想的资产配置城市之一。
中国高净值个人海外资产配置的趋势才刚刚开始。作为中国留学生的主要目的地,英国对中国投资者的吸引力越来越大。一些研究人员认为,中国习近平主席去年对英国的成功访问开启了中英全面合作的“黄金时代”,进一步提升了英国作为中国人海外资产配置目的地的地位。
住房教育:超过80%的投资者在教育他们的孩子
来自中国珠海的李颖(音译)于2013年将女儿送到英国剑桥的斯蒂芬·珀尔斯中学参加英国的高级考试。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李颖表示,她已经同意女儿在申请大学时选择伦敦所有的大学,从2014年开始,她就一直在伦敦周围寻找一套便利的公寓,作为女儿在伦敦求学时的住处。
“我当时的计划是希望女儿在大学第一年能住在学校提供的宿舍里。这样的话,我可以把整栋房子租一年。从大二开始,我女儿可以搬进我们买的房子。她住在一间卧室,另一间租给可靠的同学。”李颖说:“为了买房,我研究了伦敦的房地产市场很长时间,最后在伦敦奥运会的主会场斯特拉特福德地铁站附近买了一套两居室。”
“当时,在看房子时,位置被考虑得非常直接。乘地铁去伦敦市中心的几所大学一定很方便。”现在,李颖的女儿是伦敦大学学院的大一新生,她计划今年九月搬进自己的公寓。“虽然我赶上了好时光,但房价涨得很快,在过去的两三年里,上涨的房价已经超过了我女儿上学的费用。但我不太在乎价格的变化,因为买房的目的很直接,就是为了让我女儿当宿舍。”李颖告诉记者。
像李颖这样的中国投资者很多。在英国投资买房的中国人中,子女在英国学习的父母所占比例最大。
除了大量在英国留学的学生家长为自己的孩子买房外,记者还采访了2008年通过投资100万英镑移民在英国定居的傅先生。
“我移民到英国的目的很简单。我女儿那时正在上高中。我们从北京申请了新加坡的一所中学,但是经过慎重考虑,我去了新加坡上高中,最后选择了在英国学习。为什么不直接移民到英国?事实上,来到英国是一种思想上的转变。”傅先生告诉记者:“来到英国后买房是很自然的事情。我从没想到房价会涨得这么快。”
2008年移居英国后,傅先生在伦敦西南部萨里郡他女儿的学校附近买了一栋五居室的别墅:“我买的时候,正好是金融危机期间,房地产市场不太好;此外,卖家的家人要搬回美国,销售有点紧急,所以我们减了5万多英镑,以不到65万英镑的价格买了下来。现在我家周围的五间卧室的房子大概不低于200万英镑。”
“我从来没有想过,我也从来没有想过。买下这栋房子赚的钱比我们家移民花掉的100万英镑的投资快得多。”最近,傅先生的大女儿收到了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的录取通知书。更令人欣慰的是,在傅先生和他的妻子在英国居住并申请永久居留签证的五年里,他们还生了一对双胞胎。
根据记者对近50名中国移民的调查,超过80%的投资者认为“孩子的教育”是买房的首要因素。根据他们的家庭偏好和经济实力,他们主要集中在伦敦西南部的萨里郡、伦敦西部的伯克郡、东南部的肯特郡、伦敦西北部的白金汉郡、伦敦北部的赫特福德以及英国著名的大学城牛津和剑桥。
伦敦房地产价格的增长率已经放缓,烂尾楼的投机已经不是过去的样子了
“现在没有选择。我只能尽快找银行申请按揭,然后买房子。”刘晨的声音微微放低,目光从记者身上转向茶几上的咖啡杯。"幸好手头只有两套,我希望能顺利拿到贷款."
刘晨早年在香港一家大型国际投资银行工作,六年前搬到伦敦继续从事金融工作,深受国内房地产投机热潮的影响。当他2010年第一次来到伦敦时,他询问了房地产投资的机会。
“当时(在伦敦),购买拍卖行的中国人不多,几家主要的中介机构也没有像现在这样的中国商业代表,因此很难找到有效的信息。我不得不去伦敦几家新开的房地产销售部门了解情况。”刘晨回忆起他刚开始投资伦敦期货交易所时的情况,他说:“我在伦敦买的第一套房子是金丝雀码头一栋高层建筑里的一套两居室,离办公室不远。我记得很清楚,押金是在2010年底拿到奖金后支付的。大约一年后,我去了九榆树支付一间卧室的押金。”
“自2011年以来,我们注意到中国投资者变得越来越活跃。尤其是在2013年至2015年期间,在伦敦多个地区的大型房地产拍卖行的销售中,中国面孔随处可见。”英国大型连锁房地产机构foxton的国际部(International Department of foxton)的托马斯霍姆斯(Thomas Holmes)告诉记者,根据他对过去15年伦敦市场的了解,“在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和之前,几乎没有中国客户,更不用说投资非常不知名的期货公司了。”
2002年至2007年间,中国投资者未能赶上英国对期房的投资热潮。然而,自2011年英国房地产市场从金融危机中复苏以来,中国人在新一轮的期房投资中随处可见,早期投资者也赚了不少钱。
刘晨在伦敦买的前两套烂尾楼在交房前已通过中介成功转让:“金丝雀码头(Canary Wharf)的那套在购买时只支付了总价36万英镑的10%的首付款,两年后就卖掉了。总价是52万英镑;九一新区的这套房子买的时候是34万英镑,转让的价格是54万英镑,比第一套赚得多。”
前两个烂尾楼的投资几乎获得了巨额利润,在此鼓舞下,刘晨毫不犹豫地在未来再买两个烂尾楼。然而,伦敦房地产市场在2014年经历了近20%的涨幅后,2015年的价格涨幅放缓至10%左右,这使得那些对烂尾楼进行投机的投资者难以实现预期收益。“目前,这两套中的一套已经通过中介转卖到了市场上,但我的要价只比我购买时高几万英镑。另一套,买的时候,溢价已经有点高了,现在恐怕不容易卖。”刘先生自己也在寻找原因:“后两套在购买时没有考虑清楚。选定的房地产价格有点高,有很多人在炒楼花。现在市场上有很多单位出售,价格不会上涨。”
“看来最好的办法是改变原来的出售计划,找一家银行申请贷款。我会先把房子买下来,然后根据市场行情,看看是不是真的租出去了,或者找个机会赶快卖掉它。”刘臣说道。让他感到尴尬的是,炒楼花很快会让他成为房东;幸运的是,他还有空的房间。根据租赁市场,他应该能够从银行借钱,顺利抵押出租屋。
根据英国当地中文报纸《英国房地产与投资周刊》的一项调查,购买期房的中国人因购买目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态度:自住买家不太关心房价的变化;投资烂尾楼的买家对房价的变化尤为敏感。
在采访中,记者没有遇到任何中国买家在购买期房时赔钱。然而,托马斯·霍姆斯(Thomas Holmes)表示,他们曾看到许多投资者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前购买了期房,但在金融危机爆发后失去了所有存款和10%的首付。在采访中,他们多次提醒,投资期房是有风险的,而且是没有利润的。
为老年人提供住房成为当地中国人的“共识”
“从2004年到2005年,如果有钱人不买几栋房子,他们的大脑似乎就出了问题。”居住在英格兰中部考文垂的伊莲·杨女士告诉记者。12年前,杨女士和她的丈夫从中国吉林移民到英国。在最初的几年里,她通过开设中医诊所积累了一些钱,她面临着如何投资的问题。
“当时,我去过一次房地产中介,发现一个印度人告诉中介人员,只要有人想卖一居室或两居室的房子,他们会先给我留着。”杨女士仍然记得她和丈夫决定投资出租房的原因。就这样,从2005年到2007年底金融危机爆发,杨女士和她的妻子先后在考文垂购买了四套两居室,去年又增加了一套。
“我们都觉得房子是最让人放心的投资。就像我们周围的印度和巴基斯坦的老人一样,除了领取国家养老金外,我们每个月还到处收房租,生活非常舒适。”杨爱玲说。杨爱玲现在已经50多岁了。她说,她对房地产的投资,作为她日常收入的补充,也是她未来养老金收入的一部分,是从邻居那里学来的,慢慢被理解了。
"金融危机后,我们认为房地产投资是最实际的."杨女士说,当金融危机第一次爆发时,因为她以前在中国从来没有经历过这样的事情,所以她非常担心这么多房子会发生什么。因为银行的每封信总是以一条大黑线结尾,“如果你不能按时偿还贷款,你的房子就会被收回。”
“当时,房价似乎下降了很多,我们很担心。幸运的是,我手头不需要钱,所以我不需要卖掉我的房子。在过去的两年里,房价又上涨了,人们的心情好多了。至于其他的麻烦,除了一所房子的房客失去了工作,把房租推迟了几个月,其他一切都很好。”杨女士回忆道:“2005年购房时,银行贷款利率为5%-6%,租金收入从银行贷款中扣除,每套房子(每月)300多英镑。金融危机开始后,银行利息大幅下降,现在只有3.5%。每所房子的收入(每月)增加了100多英镑。”
标题:中国买家:在伦敦买房很简单 为女儿读书当宿舍
地址:http://www.chengxinlibo.com/csxw/86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