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71字,读完约2分钟

 

在科学研究方面,主要从事中国蝙蝠多样化调查、分类学研究,2007年发现并命名了蝙蝠新品种北京宽耳蝙蝠。 发现了多种蝙蝠的国内新记录和省级新记录。 对我国蝙蝠的分类进行了系统整理和研究。 从2004年开始对湖北省五峰县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哈克霉素进行野外生态研究,参与蝙蝠作为自然宿主的追溯研究,保护医学学科的概念和理念。 2006年和2007年2次,在英国bristol大学作为访问学者工作的时候,启动了bats in china的网站,在英国自然博物馆调查了蝙蝠的标本。 2008年以大熊猫寄生虫病为例,探讨了野生动物健康与野生动物保护、人类健康的关系问题。 参与编辑《中国物种红色名录》、《中国兽类野外手册》、《中海外来入侵物种》等专业书籍,建立中国鸟类多样化新闻系统等。 研究生期间,在国内外学术杂志上发表了30多篇复印件。 其中sci论文有十多篇。

在科普活动方面,负责国家动物博物馆展览馆科普企划,中国动物标本大赛,全国自然科学类会场科普培训班,科普礼堂,博物馆奇妙之夜,野外科学考察探索营,小讲解员培训班,昆虫从业坊,读书会,硕毅说吧。 组织参与实施了中国科学院和动物所,以及科技部、中国科学协会、北京市科学委员会、北京市科学协会主办的许多大型科普活动,如科学之夜、中国科学院公众科学开放日、全国科学技术周、全国科普日等活动。 每年在展览馆多次为社会公众、参观团体、动物领导人和重要的国内外嘉宾进行说明。 年在展览馆组织开展了野外试验体验活动,国内很早就提出了“博物馆旅行”的概念,带领国内的动物爱好者去非洲和世界其他地区观赏了野生动物。 主持教育部全国中小学生研究学实践教学基地项目。

在科普创作中,国内60多份报纸发表科普复印件400多篇,编纂或参加科普书籍15份,翻译或审查各类科普读物200多份。 其中,合着的《一百种尾巴和一千片叶子》《冰冷的浪漫》、翻译的《图解动物生活大百科》(再版后改名为《dk动物生活大百科》)、《虫乐园》《dk博物馆大百科》、编纂的《动物多样化》《动物》等多本书由科技部、 主办过获得中国科学院的中国科学协会“全国科普创作和产品研究开发示范团队”项目的北京市科协科普创作出版项目。 中国科学院动物所刊、动物所微信公众平台、国家动物博物馆微信公众平台等自媒体也经常发表科普复印件和视频解说。

 

标题:“张劲硕”

地址:http://www.chengxinlibo.com/csxw/247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