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286字,读完约6分钟
【新时期幸福美丽新边境】“牧人之家”丰富了牧民
新鲜酸奶,以前传下来的奶油豆腐,香醇美味的奶油疙瘩……在内蒙古锡林郭尔乌珠穆沁旗广阔的草原上“牧羊人之家”,这些极具特色的民族美食,等待着迎接远道而来的北京客人。
牧民家做的酸奶
穿着蒙古族服装的男主人苏呼格吉勒图忙得不得了。 游客在他家,不仅可以品尝原汁原味的草原美食,还可以住在草原别墅里,体验当地的游牧生活。 “七八月最热闹”他告诉记者,这一个月是黄金时代,家里每天最多可以接待100人。
现在,在夏季旅行盛行的季节,在内蒙古的锡林郭尔大草原上,像苏呼格吉勒画家那样为体验牧民生活的游客提供服务的经营方法备受欢迎。
锡林郭勒草原是世界四大草原之一,也是中国唯一被联合国纳入国际生物圈监测体系的国家级纯草原自然保护区。 特别是,至今仍保存着最古老流传下来的、最完善的游牧生产生活习惯。
得到天独厚的条件,配合苏呼格吉勒图年,开了牧民家的景点。
从锡林郭尔盟西乌珠穆沁旗巴拉勒镇向西走大约70公里,就可以看到苏呼格吉勒图家的装修很讲究的双层别墅。 在广阔的草原上,特别显眼。 设有接待室、住宿、餐厅等功能区域,二楼的“草景房”可以俯瞰整个草原。 新别墅旁边,排列着几个白色的蒙古包。
事实上,苏呼格吉勒图的“体面”事业是养马和在夏天卖马奶。 他经营的6480亩草场,养了280多匹马,卖马奶是家里收入的第一来源。 新鲜的马奶经过纯奶冷冻储藏,加入发酵菌种发酵,均匀调和冷藏填充,制作“阿巴加泽格”(酸奶),销售到市场。
“以前,我挤牛奶自己喝,但在市场上买不到多少。 》《牧羊人之家》后,苏呼格吉勒图经常以酸马奶为地方特色,热情地让外国游客尝尝,很多游客品尝后很喜欢,买一点回家。 在那之后,销售额越来越大。
苏呼格吉勒图设计的蒙古族民俗陈列室
苏呼格吉勒图喜欢收藏,他的“牧羊人之家”有独特的蒙古包“陈列室”。 里面装满了牧民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羊毛毡口袋、制作酸奶的竹筒、弓箭、烛台、皮口袋、摇篮……“希望更多的人知道我们以前流传下来的民俗文化”。 一有机会,他就向外国游客展示蒙古族游牧文化。 "游客来了,不知不觉就想摸摸看. "
每年他都去旗帜中的蒙古族小学给孩子们讲课,讲蒙古文化,讲牧民生产生活的故事。 “这些使现代牧民生活淡出的日常用品对孩子们来说很有魅力。 ”。 父亲的“兴趣”和家业,在刚从内蒙古财经大学旅行管理专业毕业的次女查干达得到了传承。
年轻人想法多,有主意。 以前家里的生意只在客人之间流传,现在查干达日打算开设微信公共平台,还联系了专业的旅行网站,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 “我家全年旅行及销售马奶的收入从年收入6万元,达到去年的85万元以上。 ”。
小的五个蒙古包变成了十六个大蒙古包,房子也变成了两层楼的小楼。 但是,这个“牧民之家”在初期建设时,由于网络不通、日常用电申诉不满意、没有水源井、引水距离远等问题,制约了迅速的发展。
政策支持给当地旅游业带来了越来越有利的快速发展条件。
年,苏呼格吉勒图所在的西乌珠穆沁旗开始整合各类涉牧项目,为该景点拉网电,建设沙石路0.5公里,取得旗财政补贴。 而且,旗政府还将向这个景点协调发行50万元的折扣贷款,支持景点的扩张。
其实,西乌旗上还有很多像苏呼格吉勒图这样的牧民。 记者沿着西乌珠穆沁旗的“旅行专线”,看到道路两侧,大小“牧羊人之家”的景点开业了。
几十公里外的脑干宝力量格查牧民达卜希拉图就是其中之一。 他所在的脑干宝力量格查位于西乌珠穆沁旗浩勒镇的东南部,离镇所在地60公里,越过远路海日汉山,沿着另一条羊肠小路走十几分钟,就能看到不远他家的几个蒙古包。 这时他和妻子正在里面为客人准备香马奶。
“我们的蒙古包只有旅行季,大概有十几万元的收入啊。 ”肤色黝黑的蒙古族男人说,“牧羊人家”带来的这份收入不高,言语中掩饰不住喜悦。
最近,下了丰富的雨后,这里的草原就像水洗了一样,通常绿色透明。
与苏呼格吉勒图的“牧羊人之家”的“单打”不同,达布希拉图选择其他牧民和抱团旅行。 “你家有咖喱,我家有牛奶食品。 他家也可以骑马射箭。。 你在牧民之间互相操作吗? ”巴图吉日加拉村长告诉记者,他所在的脑干宝拉格加有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名称,27户牧民在这里开了“牧人之家”。
“即使不是旅游旺季,有些游牧民也会在自家附近做几个蒙古包借给外来游客。 ’三年前,巴图西加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帮助农民们摆脱贫困。 “和以前我上学的时候不同,骑马去学校,现在农牧民们过着现代化的生活,开轿车,有互联网……”
这里牧区大部分蒙古包外都安装了太阳能板,站在房子边上的风车受风转动得很厉害。 巴图吉日加拉迅速收拾牧民达希拉图刚离开的客人房间,帮助下一个游客到来。 (记者王晶)
【新时代·幸福美丽新边疆】探访“托力罕”牧民之家旅游点 看牧民苏·呼格吉勒图的致富“法宝” 除了靠销售“酸马奶”创收,苏·呼格吉勒图还有第二件致富“法宝”,那就是他亲手创办的“托力罕”牧民之家旅游点。目前,“托力罕”牧民之家旅游点有16座蒙古包、280匹马,年纯收入达40万元,年旅游业收入达到60万元,成为“家庭牧场+牧民之家旅游点”典型示范户。 -07-19 14:55:54
【新时代·幸福美丽新边疆】西藏:错那县的脱贫致富经 错那县积极落实“打造一个典范,实现四个突破”的要求,把脱贫攻坚从业作为错那一项中心从业,力争把错那县打造成“生态文明小康示范点”“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门巴文化展示区”等,带领该县民众走上了脱贫致富的大道。 -05-14 17:47:23
标题:“【新时代·幸福美丽新边疆】“牧人之家”带富了牧民”
地址:http://www.chengxinlibo.com/csxw/24184.html